珠江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生態研究室團隊在江河洄游性魚類生殖洄游過程中消化生理策略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The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degradation enzymesactivity of black Amur bream (Megalobrama terminalis) inresponse to breeding migratory behavior”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上,文章第一作者劉亞秋助理研究員,李新輝研究員和李捷特聘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2/ece3.7407。
生殖洄游行為是主動的定期定向的高耗能的運動,魚體自身能量儲備有限,在洄游過程中可能面臨能量短缺等風險,因此魚類洄游需要盡可能的調節自身身體結構、能量儲備和代謝能力以適應洄游的需要。洄游魚類并非所有個體均參與洄游,洄游型和定居型二者的生長、滲透壓調節能力、性成熟狀況及能量代謝水平均有明顯區別。魚類腸道微生物群落通常作為其代謝能力的基礎,參與調節魚類的多種重要生理功能。該研究以江河洄游魚類廣東魴為對象,揭示了洄游和未洄游廣東魴群體腸道菌群多樣性之間明顯差異,并發現這種優勢菌群差異與其腸道消化降解酶密切相關。同時該研究還發現洄游廣東魴群體腸道菌群的氨基酸代謝和脂質代謝顯著高于未洄游廣東魴群體,并提出江河洄游魚類廣東魴為生殖洄游行為提供充足能量,能夠去適應性改變食性,消化更高營養食物的關鍵生理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