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所“冷水性魚類病害防控創新團隊”在我國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NV)與宿主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確定了“IHNV誘導細胞自噬的關鍵氨基酸區段”,相關研究成果“Pepscan mapping of autophagy-inducing peptides of the glycoprotein of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the effect on viral replication in vitro”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quaculture》上(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484862100380X),文章第一作者為趙景壯助理研究員,通訊作者為盧彤巖研究員。
團隊于2017年在研究IHNV與宿主相互作用時發現,IHNV感染EPC細胞能夠引起自噬的產生,并且誘導自噬的發生能夠明顯抑制IHNV的復制,隨后團隊對IHNV誘導細胞自噬的機制進行深入研究,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超高分辨率細胞成像系統、流式細胞術和Western blotting觀察發現,IHNV主要通過其表面糖蛋白誘導細胞自噬的發生,而與病毒的感染性無關。通過對病毒表面糖蛋白進行肽掃描發現,p108肽段能夠誘導細胞自噬的產生,并且p108肽段能夠明顯抑制IHNV病毒在細胞中的復制,是誘導細胞自噬產生的關鍵氨基酸區段。這一結果為IHNV與宿主相互作用研究及研發抗IHNV感染的新策略奠定了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