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在江蘇贛榆研究中心,對所基本科研業務費“綠鰭馬面鲀人工催產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支持取得的成果“綠鰭馬面鲀苗種繁育中試”進行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由江蘇海洋大學、煙臺大學、連云港市海洋與漁業發展促進中心等單位專家組成。連云港市贛榆區科技局、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參加會議,東海所高建芳副所長、成果轉化處房文紅處長、夏連軍研究員、周帥助理研究員等參加會議。
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工作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查看了綠鰭馬面鲀親魚及苗種情況,并進行現場隨機取樣計數與測量。江蘇贛榆研究中心現保有4-5齡綠鰭馬面鲀親魚940尾,平均體重544.6g,平均體長30.4cm;研發了人工調控性腺發育、催產、收卵、孵化等技術,共培育出體長3-5 cm綠鰭馬面鲀苗種23.4萬尾,苗種規格齊整、體色正常、體格健壯。該項目在江蘇地區首次實現綠鰭馬面鲀規模化人工繁殖。
綠鰭馬面鲀屬雜食性暖溫性魚類,生長速度快,既可以單養,也可以與其它魚類混養,適合室內工廠化、海水網箱等多種模式養殖。綠鰭馬面鲀苗種規模化人工繁殖技術對在我國沿海推廣多元化人工養殖奠定了基礎,且可通過人工增殖放流為修復海洋資源起到良好支撐作用。江蘇贛榆研究中心將進一步加大綠鰭馬面鲀苗種繁育規模,結合江蘇地區優勢開展陸海接力養殖示范推廣工作,并積極促進江蘇沿海綠鰭馬面鲀增殖放流,為修復其漁業資源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