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作為國家“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內陸鹽堿水域綠洲漁業模式示范”項目主持單位,組織有關專家對南海水產研究所承擔的該項目子任務“西北內陸鹽堿水棚-塘接力模式示范”工作進行階段現場測產驗收,結果表明,今年示范區對蝦養殖成功率和單產達到近3年來最高水平,有力促進了當地對蝦產業發展,引起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電視臺和網絡媒體等高度關注,對此進行了跟進報道。

東爍蝦場驗收合影
南海所開展“西北內陸鹽堿水棚-塘接力模式示范”工作的示范地點位于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示范企業包括內蒙古漁農科技有限公司、杭錦旗東爍商貿公司、鄂爾多斯市黃河沿岸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均以棚-塘接力模式養殖南美白對蝦,鹽堿水池塘面積平均10-20畝,2021年5月中旬購入蝦苗進行棚內淡化和標粗,6月中旬開始池塘養殖,蝦苗放養密度平均2萬尾/畝。

漁農科技蝦場拋網打樣
經專家組現場抽檢,示范池塘水質清亮,水色嫩爽;養殖對蝦體色通透,體表光潔,胃部飽滿,腸道清晰,彈跳活躍。現場實測顯示,內蒙古漁農科技公司存塘對蝦規格102尾/kg,平均體長10.5cm,最大個體重14.4克,估算當前產量186.3kg/畝。杭錦旗東爍商貿公司養殖基地存塘對蝦規格60尾/kg,平均體長12.5cm,最大個體重20.7克,估算當前產量286.5kg/畝。黃河沿岸水產公司存塘對蝦規格116尾/kg,平均體長9.5cm,最大個體重15.2克,估算當前產量155.2kg/畝。測產評估結果表明,今年示范區對蝦養殖成功率和單產達到近3年來最高水平。

蝦池邊現場測量對蝦性狀
2021年以來,藍色糧倉項目組與區市旗三級農牧技術推廣部門緊密合作,依托上述三家新型企業,建立了鹽堿水棚-塘接力核心示范點和示范區,積極推行南美白對蝦“135”棚-塘接力養殖和“小棚半工廠化”養殖新模式,成效顯著,有力證明了利用鹽堿地及農田灌溉滲水資源發展特色品種養殖是改善西北水產品品種單一、效益低等“短板”,提升“以漁改堿”水平,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漁業綠色發展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