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至11日,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海水魚體系”)通過網絡會議形式召開2021年度總結和考評工作會議。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有關單位領導,海水魚體系顧問專家、地方創新團隊首席以及全體崗位科學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團隊成員等130余人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處副處長劉永新主持。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代表海水魚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依托單位向參會領導和專家的長期支持表示感謝,并表示將一如既往地為海水魚體系建設與高效運行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對海水魚體系在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所作的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海水魚體系聯絡員、科教司教育處處長曹子祎表示,將協助海水魚體系與科教司建立更加順暢高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王丹處長的主持下,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關長濤研究員作了海水魚體系2021年度述職匯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李書民對海水魚體系2021年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并針對海水魚種質普查及養殖后備資源開發、深遠海適養種類培育、降低部分養殖種類的飼料系數、加工拉動產業大發展等六大方面給予了工作指導。
為充分發揮我國海水魚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資源對海水魚體系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智庫作用,海水魚體系聘任了20位資深院士、專家組成海水魚體系顧問專家組,首席科學家關長濤研究員現場宣讀了“十四五”顧問專家組名單,陳松林院士、張元興教授、劉家富研究員、蘇永全教授、姜志強教授、柳學周研究員、赫崇波研究員、尤信鈴會長、韓承義秘書長、彭樹峰秘書長等顧問專家出席會議并作交流發言,廣東省海水魚產業體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李桂峰教授、天津市海水養殖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永軍研究員作交流報告。
按照農業農村部科教司的統一部署,在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和執行專家組專家的主持下,海水魚體系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對2021年開展的體系工作進行了述職匯報,接受了海水魚體系全體人員的評價。顧問專家和海水魚體系全體人員還就海水魚產業發展、產業重大問題以及聯合攻關進行了研討,達成了多項共識。
2021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下一個百年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海水魚體系“十四五”任務攻關的開局之年。海水魚體系圍繞“水產養殖綠色高質量發展”和“打好水產種業翻身仗”兩大戰略需求,合力攻關制約海水魚綠色養殖關鍵技術,突出海水魚種質創新,實施健康苗種、模式升級、無抗減藥、鮮雜魚替代、產業鏈延伸等五大科技行動,推進寧德蕉城區大黃魚和珠海市斗門區海鱸“一縣一業”發展,完成了2021年各項任務和考核指標。全年共獲得半滑舌鰨“鰨優1號”新品種1項,新技術8項,新規程2項,新工藝4項,新裝備1項;發布標準22項;授權專利94項,其中國外專利9項,申請專利62項;獲軟件著作權26項;發表論文317篇,其中SCI論文223篇;出版專著6部;獲省部級、行業及地市級科技成果獎16項,2項成果分別入選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和重大新裝備;獲國家、省部及地市級人才稱號18人次;召開線上線下培訓會、現場會42場,提供技術咨詢11次,培訓技術人員、養殖大戶及漁民共計5990人次,發放培訓資料4261份。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海水魚體系將繼續凝練“十四五”產業重大關鍵問題并實施攻關,深化聯合協作,共同完成好海水魚體系“十四五”重點任務,為我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網絡會議現場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主持體系首席科學家考評

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關長濤研究員述職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