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是我國漁業種質資源的寶庫,孕育著中華絨螯蟹(冬蟹)、刀鱭等五大漁汛。長江口優良的的蟹苗種質資源支撐著我國河蟹養殖產業。中華絨螯蟹生活史過程中需要經歷降海洄游和溯河洄游,長江口鹽度變化對其繁育會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導致河蟹產卵場范圍、親體繁育質量、蟹苗資源量等產生變化。長江口中華絨螯蟹對鹽度的適應機理是需要重點研究的科學問題之一。
長江口漁業生態創新團隊從行為學角度解析了中華絨螯蟹對鹽度的偏好選擇和適應變化,提示了中華絨螯蟹對鹽度的適應行為存在明顯差異,雌性親體和大眼幼體分別對高鹽度(≥21)和低鹽度(≤5)存在明顯的選擇行為,腹部開合、觸角感受器等在滲透壓調節的行為響應中發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為分析評估中華絨螯蟹的鹽度適應機理,預測長江口中華絨螯蟹產卵場和洄游路線的變化趨勢,以及為適宜增殖放流水域的選擇提供了參考依據。
上述研究成果“Salinity-driven changes in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catadromousEriocher sinensis”與“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igration inEriocheir sinensis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based on salinity preference”分別在動物學領域《Animals》(JCR 一區,影響因子3.231)和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JCR 二區,影響因子5.190)在線發表。兩篇論文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河蟹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課題等資助,通訊作者為馮廣朋研究員。


(東海水產研究所 馮廣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