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學術專著Fisheri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outh China Sea(ISSN 1664-8714, ISBN 978-2-83250-115-3(eBook))在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5.41)和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影響因子4.49)這兩個學術期刊同步線上出版(DOI 10.3389/978-2-83250-115-3)。
南海漁業生態環境不僅影響著南海周邊國家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還關系到數百萬漁民及漁業從業者的生計。然而,近幾十年來南海沿岸諸國的快速發展以及密集的人類活動,已對南海的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環境污染導致沿岸水產養殖場退化,大幅降低了水產養殖業的生產效率;過度捕撈使南海漁業資源量不斷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進一步加速了海洋生態系統的惡化。因此,亟需開展南海漁業生態環境研究,確保南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南海所柯常亮副研究員應邀擔任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客座副主編,聯合谷陽光博士、馬振華博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黃小平研究員、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吳偉教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宋超副研究員等專家在該期刊發起了《南海漁業生態環境》的前沿專刊,征集南海漁業生態環境研究前沿的論文。
《南海漁業生態環境》專著收納了17篇研究論文,重點研究了南海沿岸漁業環境中重金屬、放射性元素、抗生素等危害物的污染狀況以及漁業資源和種群的變化特征,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一是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加強非法、未報告和不受管制的捕撈活動和非法漁業交易;二是完善伏季休漁和漁民補貼制度,提高增殖放流的科學性,開展魚類產卵區保護,促進漁業資源增殖;三是通過海草場建設和有益微生物培育等方式進行水質調控和環境修復。這些新穎的研究成果為南海漁業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對南海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可以通過線上下載閱覽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18964/fisheries-ecological-environment-in-south-china-s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