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在中華絨螯蟹膳食質量安全形成機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食品與環境領域權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 Materials》(JCR 1區,2022 IF=14.224)上,題為“Assessment of the benefits of essential fatty acid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antimicrobial residues in aquatic products: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作為我國重要的特種甲殼類水產經濟品種之一,中華絨螯蟹的膳食質量與安全問題一直受到廣泛關注。研究團隊在我國主要養殖省份(江蘇、安徽和遼寧等)的92份螃蟹樣品中定量分析了64種風險與營養因子,通過膳食風險排序方式獲得主要的因子類型,采用體外實驗方法定量了因子的生物可及性(bioaccessibility),結合體外消化模型與風險-收益博弈模型,將原有膳食風險值0.055修正為0.0086,首次解決了我國中華絨螯蟹膳食風險一直存在偏高估算的影響。
本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華絨螯蟹質量安全保障技術的全鏈條綜合示范”(2019YFC1605802-1)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