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漁農綜合種養與綜合利用模式示范”課題績效評價會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邴旭文研究員主持的課題“魚-稻綜合種養關鍵技術與高效利用模式示范(2020YFD0900302)”順利通過績效評價。

課題負責人邴旭文研究員從任務目標、指標完成情況、重要研究成果、組織管理、人員培養、經費管理等方面對課題績效完成情況進行了詳細匯報。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審核材料、質詢答疑后,一致認為課題完成了規定的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同意該課題通過績效評價。
該課題重點圍繞山區丘陵型水稻重點產區中鯉魚、泥鰍綜合種養與綜合利用面臨的工程化水平低、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不高、生產標準化水平低等突出問題開展研究,篩選了適于稻田養殖的建鯉2號、禾花鯉“乳源1號”、福瑞鯉2號、華墨香5號等品種,建立鯉-稻和鰍-稻2種高效利用綜合種養模式;建立了3個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1個魚稻高值化加工示范園區,在2家加工企業開展了泥鰍、稻米的示范加工,推動“種、養、加、銷、旅”全產業鏈發展;集成了魚-稻綜合種養成套技術并創建魚-稻綜合種養示范基地7個,示范面積6.07萬畝,推廣面積12萬畝,示范區經濟效益提高25%-36.5%、綜合效益提高30%-40%,“稻漁”畝產利潤率提高20%-30%,水稻畝產達到了當地普通稻田的90%-102.9%。課題相關成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件,發表論文5篇;制定標準2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人,培訓技術人員和漁(農)民5021人次。
課題成果輻射湖南、四川、廣西、云南等西南水稻重點產區,構建“以漁護田”保產增收型、“美麗鄉村”景觀增效型等高效生態漁農綜合種養典型示范模式,實現以漁保田、穩糧促漁、提質增效,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
績效評價專家組由中山大學何建國教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杜軍研究員、云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李光華研究員、江西省農科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李思明研究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產研究所連總強研究員、上海海洋大學譚洪新教授、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湯亞斌研究員、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王冬武研究員組成。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孫康泰處長、魯康樂專員,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農業科技辦公室趙心剛副主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殷戰研究員,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桂堂研究員,課題負責人及技術骨干等32余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