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共同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海水池塘和鹽堿水域生態工程化養殖技術與模式”項目課題“鹽堿水質綜合改良調控技術研發與養殖模式構建”績效評價會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績效評價專家組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徐皓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呂劍研究員、天津農學院邢克智教授、江蘇海洋大學閻斌倫教授、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劉洪軍研究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波研究員和青島農業大學李玉全教授等7人組成。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盧兵友處長、趙婉瑩項目專員、邢志鵬項目專員,項目首席李健研究員以及課題組成員等參加了會議。
課題負責人么宗利研究員詳細匯報了課題目標完成情況、取得的重要進展、代表性成果、經濟和社會效益、人員及資金投入使用、組織實施管理情況等內容。專家組聽取了匯報,審閱了有關材料,經過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課題全面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同意通過績效評價。
該課題經過近3年科技攻關,針對鹽堿地水產養殖產業發展中養殖成活率低以及適用不同區域特點的養殖模式缺乏等瓶頸問題,建立了基于宜漁等級分級的鹽堿水質綜合改良調控技術和養殖技術,穩定了鹽堿水pH值,提高養殖成活率,構建華北、西北和東北3個鹽堿水綜合利用模式,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為綜合開發利用鹽堿水土資源,踐行“大食物觀”和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