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藍海101”號調查船(以下簡稱“藍海101”號)起航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23年渤黃海春季共享航次。來自黃海水產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單位的33名科研人員隨船執行任務。出航前,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辦公室主任阮曉紅及相關人員前往碼頭送行。

出航會上,“藍海101”號船長禹昊簡要匯報了航次各項準備工作。航次首席科學家劉永健介紹了航次調查內容、搭載項目、搭載單位、搭載人員以及站位設置情況等。阮曉紅主任表示,雖然各科研人員來自不同單位,但希望各出海調查人員與船務工作者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充分發揚漁業科考精神,圓滿完成航次調查任務。所船舶管理處著重強調了海上作業安全和儀器規范操作問題,各單位參航青年科研人員代表分別做表態發言,表示將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按照項目要求規范開展海上調查工作。

金顯仕所長在聽取各方匯報后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注重協作共贏。希望各科研人員和船務工作者在作業期間注重團結協作、加強溝通交流,同舟共濟,順利完成調查任務;二是壓實安全責任。務必確保航次中的人身安全、數據安全和設備安全,按照規定要求保質保量匯交科學數據;三是發揮平臺優勢。希望全體搭載人員珍惜此次出海調查機會,利用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這一優質平臺,為后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本航次共搭載37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設置站位82個,主要任務是在渤黃海水域開展海洋水文與氣象、海洋化學、海洋底質、海洋生物和生態等多學科綜合調查,采集大氣、海水、底質沉積物、生物樣品等以獲取基礎數據資料,為黃河入海徑流對生物資源早期補充影響、海底垃圾對關鍵棲息地健康影響以及典型生態區生物資源與棲息環境等研究提供重要的現場觀測數據與實驗分析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