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防治外來物種侵害,科學普及防控知識,4月13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生態總站舉辦了主題為“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的科普宣傳活動,該活動由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中國農科院環發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承辦,直播在“科教云平臺”、農民日報等平臺同步直播。
講座邀請了多位業內專家,就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識進行解讀與科普。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資源保護處處長黃宏坤圍繞《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的出臺背景、內容及要求進行了詳細解讀;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萬方浩作為《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的制定專家之一,介紹了名錄制定的背景、物種選擇等內容;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桂芬、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分別科普了農作物外來入侵病蟲害、外來入侵植物的特征、來源、危害、防控措施等。我所顧黨恩副研究員應邀作了題為《防控外來水生動物入侵,需要你我共同參與》的科普報告,系統闡述了外來水生動物和外來入侵水生動物的區別和聯系;外來水生動物的經濟效益和外來入侵水生動物的生態經濟危害;鱷雀鱔等典型外來入侵物種的鑒定特征和生態習性;如何避免外來水生動物變成外來入侵水生動物,公眾如何參與等內容。
此次講座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據統計,地方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管理人員、專家、技術人員、社會公眾10萬余人參與了活動,為提升公眾的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意識,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到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營造了全社會“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外來入侵物種的良好氛圍。

報告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