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環芳烴(PAHs)是一組具有兩個或多個可變排列苯環的有機污染物,廣泛分布于環境中。它們來源于有機物質如煤、石油、木材和煙草的不完全燃燒的副產物,然而多環芳烴在亞熱帶河口水域水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累積特性仍知之甚少。
近日,珠江水產研究所養殖與營養淡水池塘養殖生態環境調控創新團隊針對多環芳烴在河口水域漁業生態環境、地理分布及對不同生活習性水生動物影響等問題,聚焦性監測了17種河口野生魚類中多環芳烴的含量、來源、分布特征,闡明其與魚類食性、地理分布的相關性;揭示了食性途徑對多環芳烴生物累積的影響,為研究多環芳烴在水生食物鏈中的轉化和遷移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論文“Residue character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river aquatic organisms coupled with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feeding behavior, and human edible risk.”于2023年6月10日,發表于環境領域主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95, 164814”(當期IF=10.753)。
該研究獲得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資助(No.201503108)、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支持,謝駿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謝文平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為: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4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