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黑龍江所鹽堿水域養殖品種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研發的“寒地小龍蝦‘南北接力’苗種培育與綠色養殖技術”通過專家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李書民高級經濟師、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唐建清研究員、東北農業大學楊雨虹教授和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張旭彬研究員組成。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a),是我國最重要的淡水經濟蝦類之一。2022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產量289萬噸,綜合產值高達4580億元。受寒地氣候影響,小龍蝦在東北地區無法實現自然繁殖,苗種短缺成為制約寒地小龍蝦產業發展的瓶頸。“寒地小龍蝦‘南北接力’苗種培育技術”可實現寒地小龍蝦苗種的規模化培育,大大降低小龍蝦苗種成本,有望徹底解決寒地小龍蝦苗種短缺的問題。此外,東北地區稻田和池塘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和養殖環境適合小龍蝦生長,寒地稻-小龍蝦共作種養模式和小龍蝦池塘精養模式的建立,可有力推動寒地小龍蝦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助力鄉村振興。
專家組聽取了項目負責人趙志剛的詳細匯報,現場查看了泰來和肇東基地苗種培育及商品蝦養殖情況,并對“稻-蝦綜合種養”和“小龍蝦池塘精養”兩種模式養殖的小龍蝦抽樣測定。



采用“土池簡易大棚”方式,研究并集成了水草栽培、生物餌料培育、投飼管理、水質調控等關鍵技術,通過引進南方抱仔蝦苗中間培育,構建了寒地小龍蝦“南北接力”低成本大規格苗種培育模式,培育成活率達70%以上。開展了稻-蝦綜合養殖過程中放養密度、邊溝比例、肥料和農藥使用等關鍵技術研究,初步建立了寒地稻-小龍蝦共作種養模式3項:

開展了小龍蝦池塘精養殖過程中放養密度、環境營造、飼料投喂、水質調控等關鍵技術研究,初步構建了寒地小龍蝦池塘精養模式2項:

專家組認為,寒地小龍蝦“南北接力”苗種培育與綠色養殖在黑龍江省獲得成功,技術有所創新并取得重要突破,水稻產量不減,蝦稻品質提高,綜合效益顯著。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成果轉化處處長王書磊、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王曉冬、齊齊哈爾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勝禹、泰來縣縣長鄭德利和副縣長呼延莉、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鄭先虎、成果轉化處處長張永泉以及地方政府相關領導、企業代表等參加了驗收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