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學術專著Nuclear Power Cooling-Water System Disaster-Causing Organisms: Outbreak and Aggregation Mechanisms, Early-warning Monitor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ISSN 1664-8714, ISBN 978-2-8325-2857-0(eBook))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同步線上出版(DOI 10.3389/978-2-8325-2857-0)。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不斷演變背景下,局地性海洋生物暴發災害事件明顯增多,其對海洋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造成影響的同時,也會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類海洋生物暴發災害事件似乎在核電站鄰近水域尤為普遍,可能與核電站直流冷卻水系統的溫排水有關,這對核電站冷源系統的安全運行帶來了嚴重挑戰。
針對核電站冷源系統致災生物暴發過程、機制、潛在的生態影響尚不明晰、預警監測和防控技術方法缺乏等問題,南海所院級南海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創新團隊黃洪輝研究員,聯合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吳蔚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李開枝研究員,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學術期刊成功發起主題為“核電冷源致災生物:暴發聚集機制、預警監測和防控”的前沿專刊。該專著收錄了15篇相關研究論文,覆蓋了海洋細菌、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和魚類等核電冷源典型致災和潛在致災生物,分析了核電站溫排水對鄰近水域生態系統和冷源致災生物的影響,探討了典型核電冷源致災生物的預警監測、聚集遷移路徑預測和防控技術方法。
該專著的出版,進一步增進了公眾對核電冷源致災生物的了解,對針對性地開展核電冷源致災生物預警監測和防控工作有較好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可以通過線上下載閱覽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43724/nuclear-power-cooling-water-system-disaster-causing-organisms-outbreak-and-aggregation-mechanisms-early-warning-monitoring-prevention-and-contr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