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藍海101”號調查船(以下簡稱“藍海101”號)起航執行“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航次。出航前,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副所長榮小軍以及相關人員前往碼頭送行。

出航會上,“藍海101”號船長禹昊匯報了航次各項準備工作,航次首席科學家金岳博士介紹了航次調查內容以及站位設置情況。船舶管理處著重強調了海上作業安全和儀器規范操作問題,并就涉外紀律、保密安全、通信聯絡等方面工作進行了布置。各參航科研部門負責人希望參航人員珍惜此次海上調查機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獲取豐富詳實的科研調查數據。辦公室主任阮曉紅宣讀了《關于調整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臨時黨支部的決定》,希望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為“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保駕護航。榮小軍副所長要求各位出海人員嚴格遵守黃海水產研究所船舶管理相關規定,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并希望各出海調查人員與船務工作者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充分發揚黃海水產研究所漁業科考精神,圓滿完成航次調查任務。
金顯仕所長在聽取各方匯報后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一切行動聽指揮,以高度的行動自覺,確保紀律的嚴肅性;二是要同舟共濟,科研人員和船員要團結協作、互相配合,確保高效率、高質量獲取漁業科研調查數據;三是要重安全,航次過程中要繃緊安全這根弦,切實保障人財物和科研數據的安全。
本航次設置站位100個,計劃出航120天,主要任務是通過調查初步掌握中西印度洋公海浮游生物、魚卵仔稚魚、漁業種類組成及數量分布,了解物理環境以及重要生境特征,分析魷魚類、鮐類和金槍魚類等主要中上層經濟種類漁場形成的環境基礎、資源補充動態,開展資源量評估,為中西印度洋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科學管理提供重要依據,提高我國參與國際漁業治理的話語權,同時積累調查船公海調查的運行和保障經驗,提升我國公海漁業資源調查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