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水產品加工分技委、國家海參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青島)、寧德市標準化協會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寧德市海參產業標準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寧德市發布。
《藍皮書》主要內容包含了我國海參產業概況、海參產業相關政策情況分析、海參全產業鏈標準化現狀以及寧德市海參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寧德市海參產業發展與標準化工作建議等五個部分。
《藍皮書》指出,寧德市海參產業的發展始于21世紀初,開拓了南方海參養殖的新紀元。從無到有僅用10多年的時間產量就躍居全國前三,“遼參”“魯參”“閩參”三大板塊的產業結構已然成型。寧德市海參產業主要集中在寧德市霞浦縣,已形成了年產量5.5萬噸,產值70億元的大產業,成為寧德市鄉村振興和漁民致富的支柱產業。2016年成功申報“霞浦海參”地理標志。2022年全市共有海參養殖戶1516戶,其中霞浦縣1511戶。全市海參加工企業36家(均在霞浦),加工能力6萬噸。
《藍皮書》構建了寧德市海參產業標準體系,該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涵蓋了海參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分為基礎通用標準、種苗標準、養殖技術標準、投入品標準、加工標準等5大領域,細分為16個分支,共有96項標準,建立的標準體系涵蓋了育苗、養殖、加工、流通、貿易、品牌建設等全產業鏈,綜合考慮了寧德市海參養殖及加工的特殊性。《藍皮書》基于寧德市海參產業發展的近期和中長期目標,針對產業現狀,遵循“先急后緩”的基本原則,從產業發展需要的緊迫性出發并考慮科研技術的成熟度以及與現行標準法規的協調性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寧德市海參產業標準制定2024年至2026年三年規劃。
《藍皮書》提出寧德市海參產業標準化工作五條建議:一要健全工作機制,搭建標準化創新平臺;二要完善標準體系,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三要積極開展標準化專業培訓,加強人才儲備;四要強化政策引導,健全保障體系;五要加強交流協作,推進標準宣貫。《藍皮書》強調,要營造標準化良好社會環境,鼓勵企業主體開展標準創新,培育標準化示范企業,引領“霞浦海參”品牌建設,推進寧德海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