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2023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黑政發〔2024〕14號)正式發布,黑龍江所的“大麻哈魚增殖、保護技術與應用”與“寒地稻漁綜合種養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2項成果位列科技進步二等獎名單。
“大麻哈魚增殖、保護技術與應用”成果是由黑龍江所聯合撫遠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東寧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同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黑龍江省永續自然資源保護公益基金會等單位共同完成的。該項研究成果完成了對我國大麻哈魚資源現狀和棲息地狀況的全面摸底調查和連續9年在松花江支流湯旺河開展增殖放流,創新集成大麻哈魚受精卵、幼魚、親魚三種規格的增殖放流技術、幼魚群體標記放流技術、放流效果評估技術、產卵場修復技術,全面提示了大麻哈魚重要生物學和生態學特征,取得了棲息地修復示范顯著成效。該項成果也為大麻哈魚資源保護和恢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為黑龍江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重要示范。


“寒地稻漁綜合種養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是由黑龍江所聯合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共同完成。該項成果揭示了寒地稻漁綜合種養共生運行及水產養殖動物對稻田環境變化的響應等機制,開發出洛氏鱥、黑龍江泥鰍、臺灣泥鰍、北方泥鰍、黑龍江花鰍等適合寒地稻漁綜合種養的水產養殖新品種,創建了寒地稻漁綜合種養過程中稻漁配比、田間工程、安全施肥、飼料投喂、病害防控、水質調控等關鍵技術,構建了稻-魚、稻-蟹、稻-小龍蝦、稻-鰍及田-塘接力等寒地稻漁綜合生態種養新模式,拓展了寒地鹽堿水土一體化利用空間,建立了碳酸鹽型鹽堿地異位循環水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在全省實現了產業化大面積推廣應用,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取得了農藥和化肥使用量大幅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水稻穩產、農(漁)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黑龍江所多年來立足黑龍江流域,以促進寒地漁業高質量發展、寒地水域漁業資源保護為己任,與地方漁業部門密切合作,提出了一系列黑龍江省漁業高質量發展戰略性建議,在黑龍江流域漁業資源調查與保護、漁業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冷水性魚類養殖產業發展、鹽堿水域綜合開發利用、稻漁綜合種養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突出成效,為鄉村振興工作的不斷深入和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