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海所“對蝦設施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入選2024中國 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
2024-11-19 16:00:16 來源:南海水產研究所
10月19日,2024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三新”成果)正式發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張家松研究員團隊主導研發的“對蝦設施化循環水養殖技術”成功入選2024 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新技術類。 “對蝦設施化循環水養殖技術”針對我國地區氣候環境特點與對蝦特殊生物習性,以現代微生物水處理技術為核心,三階段跑道式養殖池為設施支撐,尾排水生態處理循環利用為依托,智能化精準控制為輔助,養殖微環境平衡調控的對蝦健康養殖技術為保障,構建全年高產、穩產、多產的對蝦現代工業化養殖技術體系。具備高效性、安全性、經濟性、可復制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產業化前景廣闊。 該技術在我國推廣示范超過10萬平米,其中在技術合作單位廣東南灣水產有限公司示范1萬平米對蝦設施化養殖,從2020年3月至2024年3月已連續養成銷售22批,經廣東水產學會、陽江市水產學會等機構組織專家多次現場測產驗收,實現全年穩定生產對蝦5~8批、養殖規格55~65尾/公斤、單產5.5~8.5公斤/平米、養殖水循環利用和安全排放的預期目標,養殖效果顯著。 在該技術的研發過程中,團隊共獲授權專利25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獲軟件著作權登記11項;發表相關文章32篇。獲得第21屆、22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獲得2017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養殖增效綠色發展貢獻獎”,連續3年入選廣東省農業(漁業)主推技術,2023年入選100項全國重大農業科技成果。
上一條:淡水中心在背角無齒蚌對亞硝酸鹽的高耐受性機制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