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7家單位共同完成的“重要淡水魚類資源增殖技術及應用”成果進行了評價。評價會由中國農學會成果評價處韓津琳副處長主持。
評價咨詢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和桂建芳院士分別為組長和副組長,上海海洋大學李家樂教授、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常劍波研究員、中國水科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莊平研究員、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孫效文研究員為成員。
長江所陳大慶研究員代表項目組向專家組匯報了成果情況。專家組對成果進行了質詢和評議,認為該成果針對長江、珠江和黑龍江的重要水域主要魚類資源嚴重衰退,珍稀特有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等問題,圍繞采取增殖放流進行魚類資源養護的理論基礎和關鍵技術,開展了水域容量評估、放流苗種繁育和質量評價、增殖苗種標志、放流效果評估等研究;構建了7種珍稀特有魚類、10種重要經濟魚類標準化增殖放流技術體系,實現了增殖放流方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立了珍稀瀕危物種和重要經濟魚類的物理標志、超聲波遙測、DNA標記等標志回捕的評估技術,定量評估了四大家魚、中華鱘等重要漁業資源的增殖效果,突破了增殖效果評估的關鍵技術瓶頸;建立了長江流域珍稀瀕危物種和重要經濟魚類增殖放流信息化平臺,實現了放流物種信息共享,為人工增殖放流信息化與適應性管理奠定了基礎;該成果在長江、珠江和黑龍江三大流域進行了示范應用,取得了重大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與會專家還對增殖放流、效果評估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具體咨詢意見,明確了后續科研和轉化推廣工作的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