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持,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海洋大學、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和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參加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池塘養殖水質凈化和修復技術研究與示范”實施方案研討會在無錫召開。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黨委書記、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水產養殖及環境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首席科學家谷孝鴻研究員,中科院科發局資源環境處周建軍副研究員,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主任陳家長研究員,4個子課題負責人楊曉玲、劉建勇、楊吉祥、陶玲以及課題團隊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課題負責人、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邴旭文研究員主持。
會上,邴旭文研究員介紹了課題目標與預期成果、研究內容與技術方案、示范基地及經費分配等情況。5個子課題負責人分別從課題目標與預期成果、研究內容與技術方案、考核指標、年度計劃及2015年工作進展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做了詳細匯報。與會專家針對各子課題實施方案的目標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邴旭文研究員表示,各子課題承擔單位要根據任務書要求開展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開展創新性研究,并提煉出研究工作亮點;課題經費使用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文件要求執行,做到專款專用和按預算使用;要精誠合作,定期交流,取長補短,促進各項池塘養殖水質凈化和修復技術的融合提升,圓滿完成課題各項任務指標。周建軍副研究員表示,要根據任務書要求認真執行項目,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使用項目經費,按時并保質保量地提交相關材料。谷孝鴻研究員強調,課題各項水質凈化和修復技術的研發要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求全而求精,注重區域特色,體現和以往技術的差異性,提煉各自的工作亮點;要確定水質改善和節水減排的“基準年”,使修復效果有具體參照點和可比性;各子課題負責人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執行研究任務,從池塘養殖水質凈化和修復技術研究入手,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