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珠江所科研人員論文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
2015-11-11 00:00:00 來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名單,并為入選者頒發了獲獎證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盧邁新研究員2010年在《微生物學通報》上發表的《廣東與海南養殖羅非魚無乳鏈球菌的分離、鑒定與特性分析》學術論文成功入選2014年度F5000論文。 2009年夏季廣東、海南等羅非魚主養區發生爆發性疾病,該研究團隊從多個養殖場的羅非魚病魚體上分離到多株致病菌株,人工感染試驗顯示分離菌株具有較強的致病力。采用鏈球菌快速鑒定系統ID 32 STREP、Lancefield 分析及多項補充生理生化鑒定結果, 初步判斷為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roup B Streptococcus,GBS。進一步選用16S rRNA 和GBS-specific gene cfb (CAMP factor)二個基因進行分子鑒定。16S rRNA 基因因進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而被廣泛地應用于細菌鑒定, 但它對親緣關系較近的細菌則常因分辨率不夠而較難區分。cfb 基因為B 群鏈球菌特有的高保守基因, 它編碼一種膜外蛋白稱CAMP 因子,CAMP 類似因子在A、C 和G 群鏈球菌中也有發現, 但它們的編碼基因同源性較低, 因此CAMP 因子編碼基因cfb 可用于GBS 的分子鑒別。綜合生理生化實驗以及分子鑒定結果,判定廣東與海南羅非魚主養區2009 年夏季發生的羅非魚爆發性疾病的病原菌為無乳鏈球菌。該論文首次報道了引發此次病害的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結果,為制定養殖羅非魚鏈球菌病有效的防控措施、正確合理用藥以及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礎。 自2015年1月開始,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中國學術期刊文摘》開設專欄,分學科刊登“F5000項目”入選論文的摘要,同時還向湯森路透集團、愛思唯爾等國際著名出版機構推薦F5000的作者及論文信息,為F5000論文作者及論文提供更好的展示平臺,展示我國優秀學術論文,擴大作者的國際影響力。 經過對各重要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微生物學通報》以綜合評分列“微生物學與病毒學類期刊”第一名而連續3年獲得“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獎,并被列入“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上一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網片 經編型》等三項行業標準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