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組織相關專家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建設的示范點進行了現場驗收。會議邀請了黃海水產研究所、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以及西藏農科院蔬菜所的6位專家組成專家組。
項目以實現西藏土著魚類的人工繁育,促進其合理開發、保護和利用為目的,采用循環水處理技術設計建造工廠化繁育示范車間1棟,總面積180平方米,包含循環水繁育系統4套、流水孵化系統2套、自動溫控系統1套、源水處理系統1套。在8個月運行期間內,相繼開展了虹鱒、亞東鮭、拉薩裂腹魚、異齒裂腹魚、尖裸鯉和黑斑原鮡等多品種多批次的苗種生產。結果表明,平均孵化率達90%,仔稚魚攝食生長情況正常;水質情況良好,氨氮<0.05mg/L,溶解氧>6mg/L,未檢測到亞硝酸鹽,無水霉等病害發生。
在對專家組提出的質詢一一予以答復以后,專家組形成了統一的驗收意見:認為該車間可滿足西藏高原地區魚類從親魚蓄養到商品化苗種培育全過程人工繁育需求,系統運行達到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