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淡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及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在武漢通過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組織的項目驗收,與此同時,珠江水產研究所李新輝研究員承擔的子課題“珠江草魚廣東魴增殖放流及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課題編號:200903048-05)也通過了專家組驗收。驗收會由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段武德主任主持。
珠江所負責的課題“珠江草魚廣東魴增殖放流及生態修復技術研究”(2010-2014)實施5年以來,以珠江草魚、廣東魴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珠江主要增殖放流水域本底資源、遺傳背景、放流水域容量、放流品種及數量、放流苗種監測、標志放流及放流效果進行系統研究,課題完成編著1本,發表論文24篇,申報相關專利7項(授權4項),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項,完成適于珠江中下游增殖放流規劃1部,制定輕簡化技術3項,完成草魚、廣東魴苗種種質及增殖放流相關技術8份,在廣東、廣西實現輻射400萬畝的示范,增殖放流增加產量64292.6噸,合計產值2.11億。該項目培養技術骨干5名,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在廣東省肇慶市、清遠市,廣西桂平市、梧州市舉辦培訓班8次,培訓技術人員30名,建立了一支珠江流域漁業資源增殖與水生生態養護的生產與管理隊伍,服務于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超額完成預定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該課題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為相關管理部門制定淡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及生態修復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