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在福建省寧德市組織召開了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棘頭梅童魚人工繁殖及育苗技術研究”現場驗收會。會議邀請福建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蘇躍中、福建省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梁敏生、福建省寧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王承健作為現場驗收專家。
會議由東海所科研處處長鄭漢豐主持。副所長王魯民到會致辭。宋煒博士就課題的實施背景和總體推進等情況進行了匯報。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實驗室主任馬凌波研究員、福鼎研究中心主任夏連軍研究員、河口漁業實驗室副主任趙峰副研究員、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實驗室倪勇研究員等出席了會議,并陪同進行了現場查驗。
與會專家們實地查看了棘頭梅童魚人工育苗和成魚馴養情況及實驗記錄,聽取了課題組的介紹,一致同意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通過現場驗收。
項目組2013年先后在福建三都澳海域收集活魚852尾,運至室內水泥池進行馴養,目前成活84尾,成活率為9.86%。2013年,項目組在福建三都澳水域,共采集536尾成熟親魚,進行了12批次人工授精,受精率20%-60%。親魚的平均體長12.50 cm,平均去性腺體重38.57 g。受精卵運至室內水泥池進行孵化和仔魚培育,孵化率30%-35%。目前存活15-27日齡仔稚魚3000尾。
棘頭梅童魚是我國沿海重要的經濟魚類,在長江口和東海區廣泛分布,具有生長速度快、肉質好、經濟價值高、鹽度和溫度適應范圍廣等優點。該項目的實施對于棘頭梅童魚的全人工繁育與產業開發以及促進我國海洋漁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