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受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辦公室、浙江工業大學、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浙江海洋學院、中國水產科學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有關專家對東海水產研究所承擔的948計劃項目“水產品溫和加工關鍵技術引進”進行了驗收。
驗收組聽取了項目負責人楊憲時研究員的項目執行情況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鑒評了產品,對任務書中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了詳細檢查。驗收組一致認為,項目組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各項研究內容,完成了相應考核指標,整體水平先進,成果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項目執行期間引進消化了水產品溫和加工關鍵技術,購置了美國質構儀和分光測色儀等品質分析儀器,與日本鹿兒島大學等互派合作專家各2人,掌握了有害微生物過程控制技術和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技術,培養并形成了一支水產品溫和加工技術研究團隊。率先在我國開展了水產品有害微生物生態與動態學的量化柵欄技術研究,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基于產品的柵欄因子協同作用下的微生物生長/非生長界面模型,應用模型優化了技術路線和工藝參數,突破了溫和加工與產品高品質和安全性控制關鍵技術。
項目組發表論文13篇(其中EI收錄2篇),授權和轉讓發明專利各1項,制定企業標準2項,開發新產品15種,在2家水產加工企業分別建成了規模化示范生產線,制定了生產操作規程和產品標準,試驗生產新產品870多噸,部分產品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利稅2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