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科技部組織的863計劃中期檢查專家組前往煙臺海陽市黃海水產有限公司,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主持承擔的國家863計劃課題“重要鲆鰈魚類良種培育(2012AA10A408)”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現場檢查。檢查組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科技部農村中心及黃海所的有關專家組成。
專家組查看了牙鲆和大菱鲆育種現場,聽取了課題負責人有關課題研究進展的匯報,檢查了課題執行的相關資料,經質詢答疑,專家組認為,課題進展順利,預期將完成十二五課題目標。
本課題實施以來,構建牙鲆育種群體17個600尾, 大菱鲆核心繁殖群6000尾,建立牙鲆和大菱鲆家系分別達120和146個,對遺傳參數進行了評估。篩選到牙鲆抗鰻弧菌微衛星標記4個,開發牙鲆SNP多態性標記超過10000個,微衛星標記3000多個;開發大菱鲆溫度相關微衛星標記1個,性別相關SNP位點9個。構建牙鲆選育群體遺傳連鎖圖譜1個,定位抗鰻弧菌QTLs1個。課題組還進行了牙鲆雙單倍體、克隆系構建以及耐低溫相關基因的篩選等工作。課題執行2年來,繁殖大菱鲆、牙鲆優良受精卵70kg, 培育和推廣優良苗種5183萬尾,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課題的實施為我國鲆鰈魚類育種技術的提高和新品種產業化的培育奠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