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上海市水產研究所、上海市水產辦公室、上海海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單位的5位專家對東海所主持的“長江口洄游性魚類資源現狀與保育利用的研究”和“點籃子魚規?;庇c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進行了驗收。
“長江口洄游性魚類資源現狀與保育利用的研究”項目由東海所莊平研究員主持,復旦大學為合作單位。項目研制了淞江鱸苗種培育和成魚養殖工廠化養殖系統及標準化生產系列技術,2年累計生產淞江鱸魚水花魚苗137.3萬尾,規格1.5~3.0cm魚種14.5萬尾,成魚(15~17cm)2.6萬尾;在長江口增殖放流淞江鱸魚3.3萬尾,建成繁育基地3個;建立了獲得日本鰻鱺成熟親本、精子和卵子的方法,成功孵化出日本鰻鱺人工魚苗90萬尾(成活13天);開展日本鰻鱺精子的的超低溫冷凍保存研究,建立了精子冷凍保存庫;首次開展了日本鰻鱺的POPUP標志放流研究,設計開發了日本鰻鱺POPUP標志固定裝置及其固定技術,為突破該魚的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技術積累了基礎資料;分別于基于線粒體cytb序列、D-loop序列研究了刀鱭長江、淮河、閩江和鴨綠江共10個地理種群以及長江四大淡水湖定居型刀鱭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及遺傳結構,首次開發出多態性較高的刀鱭微衛星引物12對,為刀鱭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數據。
“點籃子魚規模化繁育與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項目由東海所章龍珍研究員主持。項目集成熟化了點籃子魚親本培育、催產、苗種土池培育等技術,完善了點籃子魚的全人工繁育技術,年產苗種200萬尾以上,育苗成活率23.9%,克服了海水魚類育苗成活率低下的難題;確定了點籃子魚幼魚最適蛋白水平為39.75%,最適糖水平為20.83%,最適動植物蛋白比為2:1,為點籃子魚飼料的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建立了點籃子魚苗種快速淡化馴養技術流程,淡化成活率85%以上;制訂了點籃子魚苗種規模化繁育與養殖技術規范,開展了點籃子魚池塘單養及與南美白對蝦、菊黃東方鲀、擬穴青蟹的混養和套養試驗,池塘單養點籃子魚產量達到260.23公斤/畝以上,池塘混養點籃子魚產量達54.63公斤/畝以上,建立養殖示范基地1個,示范面積250畝。
專家組一致認為,以上兩項課題都全面完成了課題任務書規定的各項任務和考核指標,同意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