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9月1日,東海所漁業遙感信息實驗室唐峰華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課題“大洋漁場漁情信息應用技術系統開發”項目支持下,順利完成了北太平洋柔漁場資源與環境調查任務,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現場實測資料和歷史魷釣產量數據。
北太平洋柔魚傳統漁場位于150°-160°E,38°- 43°N的范圍內,漁汛期為5月-11月,其中7、8、9月是盛漁期。此次調查主要結合中國水產舟山海洋漁業公司生產作業,開展了柔魚生物學指標測定、漁場海洋環境因子調查、船基衛星遙感實時數據接收與硬件維護等。共獲得胴長、體長、腕長、性成熟度等生物學數據800多個,海表溫度、鹽度、葉綠素-a濃度、即時漁場氣象等漁業環境數據300多個。同時,還收集和整理了北太平洋柔魚總捕撈量和捕撈強度的歷史變化等數據資料。課題組將在現場實測數據基礎上,結合衛星遙感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北太平洋柔魚中心漁場漁情預報的業務化運行系統。
此次遠洋漁業調查的順利完成,獲得了有關北太平洋海域柔魚漁場寶貴的實測資料,課題組也將就本次調查任務進行詳細分析歸納總結,為明年第二期調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