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珠江所朱新平研究員主持的《美洲鰣人工馴養項目》獲得新突破。4月底至5月初,項目研究小組對池養2冬齡美洲鰣進行了多次人工繁殖試驗,最終以生態調控方式,成功促使池養美洲鰣親魚自然產卵,獲得美洲鰣受精卵10萬余粒,孵化出美洲鰣仔魚1萬余尾。這是繼2009年度該項目組在美洲鰣苗種培育與養殖中取得苗種培育成活率達到85%,養殖成活率達90%成績基礎上的又一突破。
美洲鰣屬鯡形目,鯡科,鰣亞科,西鯡屬,分布在北美洲東西沿岸的河流和海洋中,與我國鰣魚 Macrura reevesi同屬一個亞科,是世界上個體最大、生長最快的一種鰣魚。我國自2003年便從美國引進美洲鰣受精卵,但由于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成功率低,美洲鰣養殖一直未能形成規模。同時,養殖所需的苗種須每年從美國引進受精卵進行培育獲得,不但耗費大量財力物力,也限制了該魚養殖的規模化發展。
項目研究小組在美洲鰣苗種培育與養殖中取得的突破,解決了美洲鰣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成功率低的技術難題;美洲鰣繁殖上的突破,則為美洲鰣真正成為我國的養殖品種提供了可能。這些突破解決了美洲鰣養殖產業在我國發展的關鍵問題,為我國美洲鰣的規模化養殖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