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組織專家對珠江所承擔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褐塘鱧種苗繁育技術中試”進行了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執行情況匯報,審閱了有關資料,經質疑和討論,一致認為,項目全面完成了合同指標,同意驗收。
項目組開展了褐塘鱧稚、幼魚的生物學特性的研究;采取的人工生態調控技術,使褐塘鱧自然繁殖受精率和孵化率均達到90%以上;結合廣東實際,采用池塘培育輪蟲等餌料生物為主、輔助投喂人工飼料的池塘育苗方法,魚苗成活率穩定在25%以上。累計育苗1800萬尾,產值954萬元,實現本土人工繁育苗種替代進口苗種的目的,初步滿足國內養殖業對褐塘鱧苗種的需要。推廣面積超過3000畝,間接經濟收益3億多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項目實施期間,完成研究論文7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制定廣東省地方標準2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培養2名碩士研究生和一批實用人才。
為促進項目的順利開展,采用“項目組﹢水產商會﹢中試基地﹢農戶”的形式,組成由三方代表參與的工作小組,負責成果轉化工作的開展,一改以往由項目組與專業戶點對點接觸的方式,通過水產商會這一紐帶,實現以點對面的直接接觸,提高了成果轉化的速度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