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連漁業加工園區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國內首個“共享漁業”那山那海項目在金普新區杏樹中心漁港啟動。項目將傳統漁業與互聯網+金融+休閑漁業相結合,將海洋區域收益以“一畝海”的形式面向社會短期租賃,借助共享模式帶動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等元素,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大連特色海產及休閑漁業項目。在未來3年內,項目計劃啟動10萬畝海域,每年至少增加海產品銷售額10億元,每年帶動當地旅游消費2億元,拉動特色農產品銷售2億元,可帶動當地3000人從傳統漁業生產轉產轉型。
大連漁業加工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依托國家級漁港——杏樹中心漁港以及黃海岸線的物流資源,以新興海洋產業、海洋生物醫藥和冷鏈物流產業為主,有26公里沿海岸線和島嶼岸線,海洋資源非常豐富。作為“共享模式”的那山那海項目,充分借助園區的海洋資源優勢,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合當地漁業資源,為當地漁民提供增收新渠道。根據大連市海洋漁業“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大連市將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030億元,年均增長7%。同時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漁業”信息化工程,加快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與水產品捕撈業、養殖業、加工業、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建設“智慧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