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學術研討會于10月12至13日在京舉行。會上,由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DCM)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牽頭,聯合全球12個國家的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共同發起的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將建立覆蓋20多個國家30個主要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的微生物、微生物組基因測序和功能挖掘合作網絡。
據悉,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微生物物種有1.4萬余種。此次合作計劃將在5年內完成超過1萬種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覆蓋超過目前已知90%的細菌模式菌株。計劃還將完成超過1000個微生物組的樣本測序,覆蓋人體、環境、海洋等主要方向。
“原來,我們很多時候是在下載和分享國際數據;今天,我們的經濟實力和研究基礎都上來了,應該做一些讓自身受益的同時也讓國際收益的事情。”WDCM主任、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馬俊才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此次測序可以讓微生物基因組學分類學更加完善,研究具體環境中微生物之間以及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其分析結果有助于推動科學發展和產業應用。
會上,歐洲微生物保藏組織理事長、來自匈牙利的Nelson Lima表示,目前全球微生物資源中心(mBRC)仍面臨諸多挑戰,如全球已知微生物物種不足其多樣性的1%,mBRC未來研究中可獲得的分離菌數量就更少,如其中儲存的國際出版物中所描述或使用的細菌僅占總量的0.9%。此外,mBRC儲存的分離菌還存在質量控制、數據整合等挑戰。這些都需要全球科學界以及科學界與生物技術產業之間通力合作,打破陳規整合復雜的數據,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創新性的解決辦法。
據介紹,通過實施此次合作計劃,我國將牽頭建立微生物領域的國際標準,搭建微生物組學國際權威的數據平臺,組織和聯系微生物領域的國際隊伍,形成國際性的合作網絡,有利于培育我國國際領軍戰略人才和青年才俊,建立生物資源挖掘、基礎前沿研究、技術創新到產業發展等一體化的研發應用體系。
此次會議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和WDCM共同主辦,由中科院辦公廳、國際合作局、科技促進發展局以及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歐盟委員會研發創新總司生物經濟理事會和世界微生物菌種保藏聯合會等共同支持,來自美、德、日、中等12個國家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代表參會。
據介紹,WDCM隸屬國際生命科學聯盟下屬的世界微生物菌種保藏聯合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微生物資源中心。2010年,該中心落戶中科院微生物所,是我國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的世界數據中心。 由其牽頭建立的全球微生物菌種目錄平臺,已有超過45個國家和地區的114個微生物資源保藏機構通過該網絡進行數據和資源共享,是目前國際微生物資源領域最大的綜合數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