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總體方案》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人才管理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賦予自貿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此次新設的6個自貿試驗區,3個在東部沿海、3個在沿邊地區。至此,我國沿海省份自貿試驗區實現全覆蓋。
《總體方案》立足黨中央、國務院對自貿試驗區的定位和要求,積極進行差別化探索,旨在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其中,《(山東)總體方案》指出,要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海洋強國的要求,加快推進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發展海洋經濟,形成對外開放新高地。要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海洋特色產業,建設東北亞水產品加工及貿易中心,推進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及重大研發、試驗驗證平臺和智慧碼頭建設,支持探索建設現代化海洋種業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提升海洋國際合作水平,發揮東亞海洋合作平臺作用,區內區外聯動,深化開放合作,支持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實驗室、企業與國內外機構共建海洋實驗室和海洋研究中心。提升航運服務能力,建設航運大數據綜合信息平臺,探索依托現有交易場所依法依規開展船舶等航運要素交易,逐步開放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入級檢驗,建立以“一單制”為核心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加強自貿試驗區與海港、空港聯動,推進海陸空郵協同發展。
《(江蘇)總體方案》提出,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實現鐵路、海關、口岸等相關部門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和執法互助。創新貿易綜合監管模式,探索與自貿試驗區外機場、港口、鐵路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聯動發展。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推動“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搭建新亞歐大陸橋陸海聯運電子數據交換通道,加強“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
《(廣西)總體方案》明確,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著力建設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東盟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支持廣西與中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完善合作機制,實現物流資源整合和高效匹配。支持開通和加密北部灣港國際海運航線,支持北部灣港開行至中西部地區的海鐵聯運班列,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加快構建經西部地區聯通“一帶一路”的大能力鐵路貨運通道。創新多式聯運服務,建設以海鐵聯運為主干的多式聯運體系,探索建立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班列全程定價機制。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打造西部陸海聯通門戶港,加快建設服務西南中南西北的國際陸海聯運基地,支持開展北部灣港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探索建立更加開放的國際船舶登記制度。
根據《總體方案》,河北將主要圍繞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等,建設國際商貿物流重要樞紐、新型工業化基地、全球創新高地和開放發展先行區。云南將通過與越南、老撾、緬甸等周邊國家合作發展,建設連接南亞東南亞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推動形成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開放前沿。黑龍江將通過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著力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建設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的交通物流樞紐、提升沿邊地區開放水平,打造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
在此之前,我國已陸續設立了上海、廣東、海南等12個自貿試驗區,增設了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布局逐步完善。此次,實現了我國沿海省份自貿試驗區的全覆蓋,已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形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將全方位發揮沿海地區對腹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總體布局。在廣西、云南、黑龍江新設自貿試驗區,是我國首次在沿邊地區布局自貿試驗區,有利于通過改革創新助推沿邊開放,輻射帶動沿邊地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