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與會專家認為,項目系統調查了青藏高原各大水系魚類70多個種(亞種),基本囊括了青藏高原魚類優勢類群和重要區域,采用形態學、生態學、分子系統學和基因組學等方法開展研究,進一步增強了對高原魚類物種演化過程和多樣性的認識。
青藏高原湖河縱橫,魚類物種資源豐富,是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生物類群之一,高原魚類的多樣性與其對高原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密切相關。項目通過對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的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魚類物種形成的主要模式為隔離分化。通過野外調查,首次在青藏高原冰川湖泊中發現了一個同域物種形成的案例,為澄清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詳細地闡述了高原魚類物種分化的分子生態學機制,全面深入的展示了高原魚類多樣性演化的過程。
基于上述發現,項目對高原魚類物種分類系統提出了修訂意見,命名了裂腹魚類和高原鰍屬魚類新種各1種,并建成高原魚類科普教育基地,為青藏高原魚類生物多樣性認識和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