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在青島舉辦的2024海洋合作發展論壇開幕式上,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綏祥發布了《2024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為125.3,比上年增長3.0%,海洋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取得新成效。2023年中國海洋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海洋經濟回升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2023年經濟民生指數為130.7,比上年增長3.8%。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9.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0%,海洋經濟加快復蘇。海洋制造業和海洋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人均海洋水產品占有量比上年增加1.3千克,民生保障成效顯著。
二是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23年科技創新指數為128.2,比上年增長3.2%。2023年,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推進,重點監測的海洋科研機構科技創新投入保持穩定。科技論文數、專利授權數和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均實現較快增長,海洋科技創新產出能力不斷增強。
三是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定。2023年生態環境指數為119.3,比上年增長2.0%。2023年,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85.0%,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海洋環境狀況穩中趨好。中央財政支持新實施16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推進。
四是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高。2023年資源利用指數為125.8,比上年增長2.6%。2023年,新增批準用海面積比上年增長7.4%,有力保障了油氣、核電、液化天然氣等重大基礎設施用海用島需求,海洋空間資源要素保障持續加強。海上風電發電量比上年增長17.6%,海洋能源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海水淡化日產能力比上年增加超16萬噸,海水利用能力進一步提高。
五是海洋對外貿易承壓前行顯韌性。2023年開放水平指數為125.0,比上年增長2.1%。2023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全球貿易投資持續低迷,海運進出口總額比上年下降1.4%,沿海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上年下降12.6%,國際貿易投資階段性承壓,但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沿海國家貿易額比上年增長1.1%。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長9.7%,國際航運貨物量穩步提升。
六是海洋領域行政管理效能明顯提升。2023年綜合管理指數為117.7,比上年增長3.2%。2023年,我國主導制定的現行有效涉海標準比上年增長14.2%,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建設持續推進,海洋災害預報和防災減災水平不斷提升,共發布海洋災害預警290次,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失蹤人口較前五年均值分別減少45%和70%,海洋管理服務能力持續增強。主辦國家級涉海國際會議培訓人次比上年翻一番,海洋國際交流與合作廣泛開展。
中國海洋發展指數是對一定時期我國海洋領域經濟民生、科技創新、生態環境、資源利用、開放水平、綜合管理六個方面發展水平的量化評估,旨在綜合評估我國海洋發展水平,引導社會預期,助力海洋治理能力提升和海洋強國建設。指數以2015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定為100,包括6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和38個三級指標。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從2014年起負責該指數報告的研究、編制和發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