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2016年4月27日發布了一份題為《2030年海洋經濟展望》的報告。報告探討了海洋經濟的增長潛力,以及未來創造就業、推動創新,及應對全球挑戰的能力。報告指出,基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海洋經濟數據庫值計算,2010年全球海洋經濟的價值(根據海洋基礎工業對經濟總產出量和就業的貢獻計算)為1.5萬億美元,接近世界經濟總增加值(GVA)的2.5%。到2030年,許多海洋產業將實現超過全球經濟的增長,對全球增加值將翻番,超過3萬億美元。工信國際編譯了本篇報告的摘要部分,供有關人士學習和參考。
對于很多國家而言,海洋是一個全新的經濟領域。海洋蘊含著龐大而豐富的資源,并擁有著推動經濟增長、就業和創新的巨大潛力。海洋經濟被越來越多的認為是未來數十年解決全球挑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如世界食品安全、應對氣候變化、資源能源供給、改善醫療條件等。雖然海洋有助于解決這些挑戰的潛力是巨大的,但它目前卻面臨著開發過度、污染、生物多樣性降低、氣候變化等各方面的壓力。釋放海洋的全部潛能,需要通過一種負責任的、可持續的方法發展海洋經濟。
海洋經濟包括基于海洋的產業(如船舶、漁業、海上風能、海洋生物等),以及海洋提供的自然資產和生態系統服務(魚類、大洋航線、二氧化碳吸收等)——兩類活動互相關聯、互相依賴。該報告指出,生態服務和生態系統管理方案的很多方面,都始終以海洋產業為重點。
基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海洋經濟數據庫值計算,2010年全球海洋經濟的價值(根據海洋產業對經濟總產出量和就業的貢獻計算)為1.5萬億美元,接近世界經濟總增加值(GVA)的2.5%。海上石油天然氣將占海洋產業總增加值的三分之一,其次為海上和沿海旅游、海上設備和港口。2010年海洋經濟直接創造的全職就業崗位為3100萬。最大的就業行業為工業捕魚,占總量的三分之一,海上和沿海旅游占近四分之一。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經濟的增長、貿易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氣候和環境的變化、技術的進步,海洋經濟活動正在迅速增加。然而,當前發展海洋經濟的一個主要制約,是海洋健康狀況的惡化。由于人類活動的碳排放一直在增加,海洋吸收了太多二氧化碳,導致了海洋酸化。此外,海洋溫度和海平面上升、洋流變化導致了生物多樣性下降和棲息地喪失,魚類資源組成和遷移模式發生了變化,極端海洋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也在不斷提高。來自陸地的污染——特別是隨著河流進入海洋的農業面源污染、化學物質和塑料污染物,以及在世界很多地方存在的過度捕撈和魚類種群枯竭現象。
許多海洋產業都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到2030年,這些海洋產業在增加值和創造就業方面的表現將勝過全球經濟整體的表現。OECD預計,從2010年到2030年在“一切照?!钡那闆r下,海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加值的貢獻將翻一番,達到3萬億美元。特別是海水養殖、海上風能、魚類加工、船舶修造將實現顯著的增長。海洋產業也將對就業做出重要貢獻。到2030年,海洋產業預計將創造4000萬個全職職位。就業方面的增長尤為突出的體現在海上風能、海水養殖、魚類加工和港口作業等領域。
在今后數十年間,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將在解決上述與海洋相關的環境挑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將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活動的發展。先進材料、水下工程和技術、傳感器和成像技術、衛星技術、數字化和大數據分析、自助系統、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的創新,將對海洋經濟的方方面面產生巨大影響。
在發生如此巨變的同時,海洋監管和治理必須跟上。世界日益呈現多極化的特點,在全球和地區性問題上建立國際共識愈發困難,但這種共識對于海洋環境的維護和海洋產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里,海洋活動的監管將繼續在很大程度上由部門驅動,其工作重點依然是將新興海洋產業整合進現有的、碎片化的監管框架中。
報告雖預測了海洋產業未來的大規模發展,但也指出,海洋資源和海洋空間將日益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當前,不僅僅是專屬經濟區(EEZ),其他許多海洋經濟活動發生的地方,海洋資源和空間都已面臨巨大壓力,但卻至今沒有一個解決該問題的有效、及時的辦法。從很大部分上而言,這是歷史上分部門管理海洋活動造成的。為解決這些問題,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正在實施戰略政策框架,以改善其專屬經濟區的管理。然而,還存在很多限制了海洋綜合管理效果的因素,在未來需要進一步解決。
為促進新興海洋產業長期的發展前景,擴大其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需要以一種負責任的、可持續的方式對海洋進行管理。為了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該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一、加強海洋科學和技術的國際合作,這對于推動創新、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在世界范圍內實施對比分析,評估政府政策對海洋產業的作用,特別是在促進和支持還是領域跨行業技術創新方面;
在跨行業海洋技術領域,構建關于卓越科學中心、創新孵化器和其他創新設施建設交流觀點和經驗的全球網絡,提高處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間的技術和創新共享。
二、加強海洋綜合治理。特別是,需要更加廣泛的將經濟分析和經濟手段運用到海洋治理中,比如建立知識、經驗和最佳實踐的國際交流平臺,以及加強對海洋研究與觀測公共投資的經濟效果評估。此外,治理結構與流程的創新、利益相關者的參與都能夠使海洋綜合治理更加有效。
三、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改善統計和方法論基礎,以有效測量海洋產業的規模和效益及其對整個經濟的貢獻。
四、提高預判海洋產業發展前景的能力,包括預測海洋產業的未來變化,進一步提高OECD現有的預估全球海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的能力。(譯自:2016年4月27日OECD世界經合組織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