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報道,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及強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海水溫度持續升高,導致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發生白化現象,尤以大堡礁北部最為嚴重。根據科學家對大堡礁進行的最新航空調查顯示,由北向南,目前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大堡礁珊瑚發生了白化現象。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縱貫于澳大利亞東北沿海,北至托雷斯海峽,南到南回歸線以南,綿延伸展共有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有2900個大小珊瑚礁島,自然景觀非常特殊,每年可為澳大利亞政府創造30億美元的旅游收入,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或將迎來史上最長白化現象
澳大利亞應對珊瑚白化特別行動組組長詹姆斯·庫克大學教授特里·休斯說:“在我們進行的最新航空調查中,有50處靠近南部的珊瑚并未發生白化現象。我個人認為這些健康的珊瑚可以作為白化現象的南北分界線。”據悉,這一行動小組主要負責對白化珊瑚區域規模、嚴重程度等進行繪測和記錄。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進而致使珊瑚發生白化現象。據調查統計,2015年,全球12%的珊瑚礁發生了白化現象。科學家預測稱,在這些已發生白化的珊瑚礁中,大約會有一半的珊瑚礁(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將最終死亡。
報道稱,如果全球氣候持續變暖,那么或將迎來歷史上最長的珊瑚白化時期。在這之前,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分別發生在1998年、2002年。
白化現象由北向南蔓延
澳大利亞研究機構最初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只有位于大堡礁北部的大部分珊瑚發生了白化現象。但隨著航空調查的持續進行,科學家在大堡礁南部也發現了珊瑚白化現象。相關研究顯示,白化珊瑚不僅出現在位于大堡礁南部沿岸的凱恩斯市海域,而且正在逼近地理位置更靠南的麥凱市海域。
但截至目前,科學家在麥凱市海域還未發現白化現象。對于是否將其作為珊瑚白化現象的南北分界線,研究人員表示,在向更南區域探測結果出來之前還不能最終確認。
特里·休斯說:“麥凱附近的正常珊瑚可能并非白化分界線。”因為這里與其他地方不同,有著大量潮汐,潮汐可以不斷送來低溫海水,才使當地珊瑚幸免于難。
同樣來自詹姆斯·庫克大學的摩根·普拉切特認為,在更往南的海域可能也已經發生了珊瑚白化現象。“我們有一定理由證明,白化現象已經蔓延到凱珀爾市海域,這個發現遠比初始猜想更為驚人。”
據悉,該行動小組準備再測量150處珊瑚礁,使測量總數達到900,以便對大堡礁珊瑚白化現象的嚴重程度作出更為準確的判斷。
北部半數珊瑚已經死亡
與此同時,該行動小組也將著手調查已發生白化現象珊瑚的死亡率。特里·休斯說:“嚴重白化的珊瑚一定會大量死亡,但如果是像在湯斯維爾南部海域那些輕微白化的珊瑚的話,則不會大規模滅亡,在數月之后就可能重獲光彩。”
不久前,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發布報告稱,大堡礁北部的半數珊瑚已經死亡。休斯認為這次白化現象是大堡礁歷年來遭遇的最嚴重的一次,其嚴重程度是1998年、2002年發生的白化現象的4倍~5倍。
亟須國際社會加以保護
2015年,盡管一些環保組織認為大堡礁的危險程度已經達到被列入名單的標準,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還是未將其列入瀕危遺產名單。
澳大利亞環境法庭律師阿麗亞娜·威爾金森說,當前嚴重的珊瑚白化現象可能會讓教科文組織重新考慮是否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單。“本來科教文組織今年并不準備對大堡礁現狀進行調查,但此次惡性事件完全可能讓其改變主意。”
“現在,我們必須采取行動,以應對自然遺產面臨的最嚴重的生存威脅。”威爾金森說,“毫無疑問,大堡礁就是國際社會亟須采取行動加以保護的對象之一。”
●背景鏈接
珊瑚白化現象
珊瑚白化現象就是珊瑚顏色變白的現象。在正常的情況下,珊瑚呈現綠、藍、黃、褐、紅、紫等色彩。然而,這些顏色并不是珊瑚本身擁有的,而是來自珊瑚體內的共生藻。但由于近年來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致使珊瑚的共生藻數量開始減少,由此造成珊瑚逐漸失去顏色。當大量共生藻離開珊瑚宿主后,原先顏色鮮艷的珊瑚將轉為透明色,最后只剩下白色的碳酸鈣骨骼。若海水環境恢復正常,珊瑚就能恢復原有色彩,但過程可能需耗費數十年,而若壓力持續增加,珊瑚則將死亡。(來源:海洋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