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擁有池塘總面積達36.8萬畝,其中31.2.萬畝屬于國有魚類養殖場,5.59萬畝屬于社區地方的農業企業所有。養殖商品魚總產量1990年為1.54萬噸,1992年為8600噸,1997年為3000噸。2004年報告給糧農組織的水產養殖總產量為4150噸。
目前白俄羅斯主要養殖種類是鯉魚,占全國水產養殖總產量的79.7%。其他養殖種類如鯽魚,占10%;中國鯉科魚:草魚、鰱魚和鳙魚,全部產量占大約8%;白斑狗魚,占1.8%。丁鱗、歐鲇、虹鱒和小體鱘等其他種類也有少量養殖,但是這些種類的產量不超過總產量的0.5%。在魚類養殖方式中,主要采用的是雜交(鯉魚品種間雜交和品系間雜交)。獲得屬間雜種的技術已經得到開發,少量技術成果得到利用。
白俄羅斯的水產養殖主要采用池塘養殖、工業化養殖、溫水網箱、天然水域等四種養殖方式。池塘養殖是生產的主要方式,占淡水魚總捕獲量中的比例達到83%。工業化養殖場的產量比重沒有超過總產量的0.3%。溫水養殖場的產量沒有超過0.2%。來自天然水域的產量占總產量的16.5%,其中包括本地種的商業化捕撈。
據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90%的淡水魚都是以鮮活的方式出售,主要是產區附近的城市居民和少部分農民直接從養殖場零售者手上購買,通過此渠道可以減少30%的附加費用,因為通過商業部門主要是運輸費用價格比較高。另外,少部分制作成罐頭或熏制成千品在商店或漁場銷售。商業網點缺少保證鮮活的設備,很少銷售活魚。
農業和食品部的水資源管理和土壤改良司是漁業管理的最高機構。它對全面工作進行規劃并監測國有企業落實規劃的情況。這些職責在地方一級由管理社區和私營企業的州農業和食品委員以及地區執行委員會履行。
該司的主要任務是:實施國家對漁業活動的行政管理;制定并實施共同和國家一級的政策,包括科研和技術政策;制定和執行水產養殖立法;確保水體產能增加,包括選種和繁育工作、漁業改進活動、有關魚類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的環境適應和混養、在水體中的放養;組織在天然水域中放養苗種的培育工作;保障專業魚類養殖企業的技術更新;實施行政管理,包括池塘和其他生產設施的過度利用狀況以及其及時的修復和維護。
白俄羅斯的水產養殖業隸屬于農業部門,沒有涉及水產養殖的具體法律。水產養殖參照相關的法律執行,土地法、水法、畜牧業系譜法和獸醫法等法律條文。在天然水域開展水產養殖活動相關的問題以及環境影響問題通過白俄羅斯共和國的租賃法、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和利用法、魚類資源和水生無脊椎動物保護法、漁業法和商業捕撈條例等法規進行管理。
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
為了吸引投資者,根據其本國的法律以及相關的國際公約,先后簽署了《關于保護投資者權利公約(1997年3月28日)》與《投資活動領域合作協定(1993年12月24日)》,從1992年起白俄羅斯共和國分別同意了《關于國家之間及外國人之間解決投資糾紛辦法》協定(1965年3月18日)和《就投資提供保障的多方代理機構》首爾公約(1985年10月11日),以確保投資安全。
除此之外,白俄羅斯還積極簽署雙邊和多邊協議,以為外國或本國投資者提供最優惠條件的,并在全球水平上保障投資者權力。目前,已與歐盟、獨聯體國家、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分別簽訂了約50份關于促進及相互保障投資權利的補充協議。
除了保障投資者權益,白俄羅斯還建立了促進投資活動的體系。因此,國家為自由經濟區、中小城市、農村以及高科技園區的投資者出臺了一系列的特惠政策。先后建立了6個自由經濟區,在經濟區內的外國投資企業5年免征所得稅,進口生產所需的設備及用品實行免關稅和免稅收。
到目前為止,白俄羅斯的自由經濟區內有超過280戶商家,6.1萬多名工作人員,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超過3.6億美元的外國投資資金。
投資環境分析
目前,白俄羅斯還在市場經濟轉變的初期,同我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十分相似,經濟建設和漁業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潛力。
白俄羅斯與周邊國家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系,特別是俄羅斯、丹麥、波蘭等國家。據了解,在白俄羅斯的中國人特別受歡迎,也許是這些年看到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成就,同時中、白兩國高層溝通比較多,中方期望在經濟建設方面能給予他們一些幫助。同時,也出臺了許多關于保證投資者權益的協議、公約等文件。
在稅收方面,優惠也比較大,五年之內除非企業開始盈利,否則免收所得稅,這項政策比我國當年改革開放對外資的政策(三免兩減)還要優惠;獨聯體國家之間互免貿易關稅。
白俄羅斯河流與湖泊眾多,境內大小河流2萬多條,大小湖泊1.1萬個,素有“萬湖之國”的美稱,水資源非常豐富。根據聯合國幾年來養殖產量數字統計,養殖總產量4150噸,養殖發展比較慢,養殖技術相對我國差距很大。養殖的品種也十分單一,主要以鯉魚為主,且經濟價值較低。適當的開發些冷水資源的品種,如鮭、鱒和鱘魚等高經濟價值的品種以及能加工魚片的品種如斑點叉尾回等,前景可觀。
白俄羅斯政府急需在養殖方面加強改善。據了解,目前白俄羅斯還沒有形成規模的魚品加工企業,商店銷售的生魚片大多是進口產品,且品種較少,而且價格比較高,普通老百姓恐難消費。因此,配合養殖企業搞一定規模的加工廠,如魚片、烤魚、熏魚、魚子等加工企業,利潤空間會很大,特別是周邊的獨聯體國家互免關稅,如我們所熟知的俄羅斯一直是水產品進出口大國。
查閱近幾年我國水產品海關出口統計資料,2007年,俄羅斯3.08萬噸、10.44億美元;烏克蘭2.37萬噸、5787.9萬美元。2008年俄羅斯10.09萬噸、3.76億美元;烏克蘭3.09萬噸、1.01億美元;白俄羅斯2586.9噸、956萬美元。2009年出口量增長比較多。
參考我國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經濟發展過程、外資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我國利用外資的經驗,如果在白俄羅斯設立一個漁業投資咨詢公司應該是非常有機會的,一來是幫助我國漁業企業走出去謀求更大的空間,同時也可以幫助白俄羅斯加快漁業的發展。
白俄羅斯漁業資源豐富,市場前景廣泛,并亟需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無論水產養殖,以及水產品加工,行業謀求大步發展的同時挑戰與機遇并存。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