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6月26日發布新聞公告稱,今年內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大氣模式正在形成,6月至8月完全形成的概率為60%,10月至12月完全形成的概率則高達75%~ 80%。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將導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
未來幾個月或將形成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最新監測報告預測,厄爾尼諾現象或許將在今年數月內形成。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氣候、應用與服務部負責人魯帕·柯里說:“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溫度最近已經達到了產生弱厄爾尼諾的臨界值,但是海面氣壓仍處于中性狀態,因此厄爾尼諾現象還沒有完全形成。不過,模型預測和專家意見都認為,促成厄爾尼諾出現的大氣環境將可能繼續生成,未來幾個月內,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將持續升溫,在2014年第4季度達到最高峰值。”
中等強度可能性較大
世界氣象組織稱,本次形成的厄爾尼諾現象強度還不確定,不過據估計發生中等強度的可能性較大,這將會導致全球性的極端天氣出現。
比如,強降雨活動將從印度尼西亞向東轉移至太平洋中部,導致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可能出現異常干旱天氣,非洲東南部、巴西北部也將出現干旱天氣;而南美洲西海岸、墨西哥灣地區、巴西南部至阿根廷中部則可能降雨增多。
世界氣象組織氣候預測與適應司負責人麥克斯·迪力說:“厄爾尼諾現象不僅影響到太平洋地區的天氣,還會影響到世界其他地區。一些地區將遭遇干旱,另一些地區將遭遇強降雨;一些地區會出現炎熱,另一些地區則出現低溫。其所造成的影響依地區而不同?!?/P>
更為糟糕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干旱、洪水等災害,將對農業生產產生嚴重影響。
人類已能預測厄爾尼諾
近年來,世界氣象組織為應對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做出了積極努力,已基本掌握了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及其影響,而且完全有能力事先預測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提前預警給各國政府提供了充足時間制訂應急計劃,以減少厄爾尼諾現象對農業、水資源管理、衛生及其他氣候敏感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麥克斯·迪力說:“值得注意的是,從現在起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初還有6個月,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研究一下非洲、南亞及其他地區的情況,以及厄爾尼諾可能帶來的影響,人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本地區的天氣異?,F象。”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表示,經過多年研究和了解,人們對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認識得到顯著提升,這使得為各國提供成功的氣象服務成為可能。
鏈接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的譯音。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熱帶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大范圍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拉尼娜現象則與之相反,指這部分海水溫度異常降低。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大約每隔2年-7年出現一次。人類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監測這一現象,迄今共出現過7次,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至2010年。(來源:海洋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