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被譽為一種“既豐富又可再生”的能源。雖然與海上風電這一已經發展較為成熟的產業相比,以潮汐能和波浪能為代表的海洋能產業方興未艾,目前多處于技術儲備以及前商業化階段,但其發展依然受到各沿海國家的重視。歐盟是這一領域的翹楚,無論是自然資源、技術水平還是產業規模都居于領先地位。近日,歐盟委員會以及非政府組織“海洋能歐洲”相繼發布了研究報告,展望了歐盟海洋能的發展前景。報告稱,歐盟海洋能發展潛力巨大,有望成為歐盟未來重要的新興產業。
到2050年將滿足10%用電需求
“海洋能歐洲”的報告預測,到2030年,歐盟潮流能的裝機容量將達到2.2吉瓦,波浪能裝機容量達到423兆瓦;到2050年,歐盟潮流能和波浪能的裝機容量將達到100吉瓦,可滿足歐洲目前10%的用電需求,每年可為9400萬戶家庭供電。
到2030年,通過大規模的裝機部署,歐盟潮流能的發電成本將大幅下降,達到0.10歐元/千瓦時,波浪能也將在2035年達到這一水平。歐盟委員會的報告預測,隨著潮汐能和波浪能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發電成本的下降,歐盟海洋能發電能力將獲得大幅提升,產值逐漸提高。到2030年,歐洲潮汐能與波浪能的產業總增加值將達到5億歐元~58億歐元。
海洋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將對歐盟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持續助力。報告指出,海洋能產業的巨大前景,為歐洲未來發展創造新的契機。尤其是遭受經濟危機打擊的沿海及相關地區,海洋能的發展將為其創造實現長期發展的重要機遇。據預測,到2050年,隨著歐盟海洋能裝機容量達到100吉瓦,將隨之創造40萬個就業崗位。
歐盟發展海洋能具有多重優勢
歐盟發展海洋能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技術儲備優勢。
在自然資源方面,歐盟水域擁有豐富的波浪能和潮汐能資源,尤其是在大西洋沿岸,如波羅的海和地中海以及遠洋區域等。據科研人員調查評估,歐洲水域的波浪能理論上的每年可開發容量為2800太瓦時,潮汐能每年可開發容量為50太瓦時。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住宅和商業空調用電量為1932太瓦時,理論上講,僅歐洲波浪能的發電量就足以滿足全球空調用電量。
在技術儲備上,歐盟也居于領先。目前,歐盟擁有全球58%的潮汐能企業和61%的波浪能企業。全球潮流能和波浪能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企業,大多在歐洲。歐洲目前擁有66%的潮流能技術專利,44%的波浪能技術專利。全球已建或在建的大多數海洋能項目在使用歐洲技術。2019年,全球海洋能新增的55.8兆瓦裝機容量,有39.5兆瓦新增裝機容量在歐盟水域。
報告指出,盡管海洋能技術整體上仍處于研發階段,但歐盟企業的相關技術已經進入樣機示范和前商業化階段。其中,潮流能技術取得的進步最大,其示范項目已產生超過50千兆瓦時的發電量。
海洋能技術研發競爭日趨激烈
歐盟在海洋能技術研發上的領先離不開歐盟以及成員國政府的長期支持。據統計,2007年~2019年,歐盟用于潮汐能和波浪能的研發總投入達到38.4億歐元,政府與私營企業的投入比為1:2.9。其中,27.4億歐元來自私營企業,政府投入包括國家研發項目投入4.63億歐元、歐盟基金投入4.93億歐元。
私營企業已成為推動歐盟海洋能技術發展的主力。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共有超過430家歐盟企業涉足海洋能產業供應鏈,提供了2250個工作崗位。
近年來,歐盟海洋能領先優勢也面臨著其他國家的競爭。例如,加拿大通過補貼電價在其管轄水域開展試點項目,美國則每年投入1億歐元用于支持國內相關項目研發。報告指出,鑒于到2050年,全球海洋能產業將達到530億歐元的市場規模,為此,通過制定和實施清晰的海洋能發展戰略,歐盟將有望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并持續惠及歐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