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2月5日發布《2030年漁業和養殖業展望》稱,隨著全球捕撈量下降以及新興中產階級(特別是中國)對水產品消費需求的提升,到2030年養殖水產品比重有望由現在的45%上升到62%。
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38%的水產品用于出口(以貨值計),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出口,而未來市場增長將主要來自中國。預計到2030年南亞、東南亞、中國和日本消費水產品將占到全球消費量的70%,其中中國消費水產品將占到全球消費量的38%。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正在加大水產養殖投入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將下降1%,但考慮到該地區人口將增加2.3%,該地區整體水產品消費量仍將增長30%。
報告預測,羅非魚將是增長最快的養殖水產品,到2030年全球羅非魚產量將從2010年的430萬噸增加730萬噸,鮰魚和鯉魚的供應量也會增長。(來源: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