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基于高質量的空氣溫度數據,提出一種新方法,可提前6個月到一年及時精準地預報厄爾尼諾的發生。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可能在拉丁美洲引發洪水、導致澳大利亞出現干旱和印度的農作物歉收。
該研究的合著者、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主任漢斯·約阿希姆·舍恩胡貝爾說:“給受到影響地區的人們提供更多的預警時間做準備,以避免一些厄爾尼諾現象所帶來的最壞影響是關鍵。”新方法采用一種在物理學和數學交叉學科前沿方法論的網絡分析,數據來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200多個測量點,其對于在太平洋遙遠的站點之間有關氣候變暖的互動研究至關重要。
根據舍恩胡貝爾開發并測試的這種新方法,不僅可將預報時間提前,也增強了可靠性。事實上,新方法在2011年正確預測出2012年不存在厄爾尼諾事件。
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赤道東太平洋大范圍的海水溫度可比常年高出幾攝氏度。太平洋廣大水域的水溫升高,改變了傳統的赤道洋流和東南信風,使全球大氣環流模式發生變化,其中最直接的現象是赤道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海平面氣壓的反相關關系,即南方濤動現象(SO)。在拉尼娜期間,東南太平洋氣壓明顯升高,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氣壓減弱。厄爾尼諾期間的情況正好相反。這種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和關聯,氣象上把兩者合稱為“恩索”(ENSO)。這種全球尺度的氣候振蕩被稱為ENSO循環。該研究著重于氣候變暖事件,而在一般情況下,厄爾尼諾年后隨之就是拉尼娜年。
舍恩胡貝爾說:“現在還不清楚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變暖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ENSO模式。然而,后者往往算得上是地球系統中所謂的引爆元素,這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氣候變化可能會經歷相對突然的轉變。從地球過去的一定數據來看,較高的全球平均溫度可能增加振蕩幅度,所以正確的預測變得更加重要。”(來源: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