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區猶如一只巨大的“冷凝器”,調節著全球氣候。北極地區通常是指北緯66度33分北極圈以北的廣袤區域,面積2100萬平方公里,由陸地、島嶼和海洋組成,其中,北冰洋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北極地區氣候系統的各圈層都發生了近400年來最快速的變化,甚至超過了科學家預期。
國際科學界將發生在北極錯綜復雜的環境變化稱為“尤娜謎(U naam i)”,U naam i一詞在因紐特語中意為“明天”,表達了全世界科學家對北極氣候環境變化不可預知、不可控制、謎一樣的“明天”的擔心。
據中國海洋大學趙進平教授介紹,“尤娜謎”現象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北極陸地地面氣溫持續升高。1976年以來,北極廣大陸地地區每十年變暖0.5攝氏度,某些地區升溫達五攝氏度,幅度之高堪稱全球之最。
二、北冰洋海冰覆蓋減少。北冰洋海冰在各個季節都退縮,夏季尤為明顯。海冰的年平均面積每十年減少2.9%,厚度每十年減少3-5%。海冰的變化改變了大氣與海洋表面的輻射和熱交換通量,進而影響區域和全球氣候。
三、格陵蘭冰蓋邊緣消融。盡管格陵蘭島中部高原地帶由于降水增多而導致冰蓋增厚,但南部邊緣的冰蓋消融十分顯著,且南部冰蓋消融的速度超過了中部冰蓋增厚的速度。
四、大陸雪蓋和凍土覆蓋面積減少,凍土消融,凍土帶北移,常年凍土層、季節性凍土和河湖冰減少。
五、淡水徑流、雨量和融雪增加,降低了北冰洋海上鹽度,對世界大洋的深層水循環產生影響。
六、波弗特海海洋鹽度減少。由于海冰融化,導致低鹽度的淡水輸出通量增加、海上鹽度降低、高密度水輸出少,靠近美國阿拉斯加東北岸和加拿大西北岸的波弗特海的表層海水鹽度降低。
七、海上增溫。北歐和俄羅斯北極地區海表面溫度上升,大西洋水流入范圍擴大,部分海域中層水溫增高一攝氏度。
八、北極氣壓下降。北極極地渦旋加強,海平面氣壓降低,風場渦度增強,大尺度的熱量、濕度經向通量增加,以北極為中心的北半球大氣環流(北極濤動)系統已經成為大氣變化的基本模態,北極濤動指數變化引起中、高緯度降水量和分布的變化。
根據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氣候變化第四次評估報告,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未來100年還將繼續升溫,北極在未來80年中將增溫3℃。這一升溫幅度足以給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變化。(來源: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