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的水產養殖戰略——削減了其貿易赤字
2007-03-30 00:00:00 來源:
在新興經濟國家中,以需求增加為背景的水產資源國際性爭奪戰相繼激化,因此美國布什政權決定以鮭魚等的養殖事業來推進國家經濟貿易的發展。從明年10月開始,在排他經濟水域內(EEZ)民營企業的海面海洋牧場事業將被解除禁令。大約7成依賴進口的水產資源美國政府決定進行自主生產,以支援美國國內的消費增長并確保安定供給,同時該計劃也可以達到由于水產品進口而年間達到約1兆日元的貿易赤字削減的目的。 美國商務省于12日,向議會發送“2007年國家海上水產養殖法”,尋求該法律的早期成立。 在該計劃中,在具有開發權限的海面區域,民營企業可以在連續20年的使用期限內進行鮭魚和鱒魚等魚類以及螃蟹,蝦類等甲殼類的養殖事業。使用期限將在20年后進行更新。外國企業也可以通過美國法人等進行申請。 根據美國海洋大氣機局(NOAA)的信息,允許進行養殖事業的對象海面區域為,州政府有管轄權的沿岸3海里開始(約5.55公里)的境界線外側到EEZ境界線的(200海里=約370公里)內側部分。 出于對環境方面的考慮,美國決定從沿岸開始12海里以內的海面不允許進行水產養殖事業。但是,據說美國的EEZ不僅包含北美洲大陸的美國主要州沿岸部也包括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美國領土的沿岸,對象海域波及約340萬平方英里。 海上的水產養殖和在海灣內進行的淺海面養殖相比,容易受到強風和海流等的影響,自然條件比較艱巨。但是,在深深的海洋中我們可以制作大型的圍網進行養殖作業。美國政府在過去3年的時間內,推進調查·研究開發,積蓄了一定的水產生產的技術。 商務省商務長官表示“由于美國政府沒有采取水產養殖事業的支援策略,美國養殖相關的技術和雇傭,投資都流到了海外”,并期待“沒有參加新法指定的美國也可以為了增加水產方面的利益而加入國際競爭之中。” 該省也認為,如果新的養殖事業可以正式化,數十年的時間內除了使美國養殖產業的規模擴大十倍以外,在運輸業界,食品業界,飲食業界,谷物生產者等廣闊的行業中都可以得到實惠。 每年700億美元利潤(約8兆2600億日元)規模的世界養殖市場中,美國的份額不過約1%,美國一年內水產消費量的7成都依賴于以亞洲為中心的海外進口。 2006年美國的貿易赤字與前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增加,約7636億美元(約90兆日元),連續5年超過了過去的最高記錄,,根據該省的統計,這個期間約80億美元(約9440億日元)是由于魚貝類導致的貿易赤字。
上一條:日本扇貝消費量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