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非采取了一項決定性措施,將南非特有種鮑魚(以下簡稱南非鮑魚)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附錄III中,以便有效打擊對南非鮑魚的盜采與走私。這項提案將在今年5月3日起生效,屆時南非鮑魚的國際貿易需持有公約的證明書。
專門監控野生生物貿易的環保團體TRAFFIC(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的畢馬克指出,南非政府把南非鮑魚列入《華盛頓公約》是一個英明的決定,它將有助于打擊南非鮑魚的走私與非法采集。不過他補充道,僅僅把南非鮑魚列入《華盛頓公約》并不能完全控制當前的局面,還需所有進出口鮑魚的國家給予應有的支持,這樣才能有效地遏止南非鮑魚的走私與非法采集。
南非的非法鮑魚開采是目前非洲非法野生生物貿易中最猖獗的。持續的非法開采和貿易可能導致物種的商業性滅絕,同時也使當地合法的漁業企業面臨倒閉的危機,上千人將因此而失去工作機會。事實上,南非鮑魚的盜采已經導致合法的南非鮑魚捕獲限額從2002年~2003年的430噸減少到2006年~2007年的125噸。此外,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非常關注因過分采集而威脅該物種的存護狀況及影響到珊瑚礁的生態平衡。畢馬克指出,雖然目前南非是唯一把鮑魚這一特定的品種列入《華盛頓公約》中的國家,但其他面對同樣問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也正在嘗試采取措施應付盜采與走私活動。
南非捕撈的鮑魚幾乎都出口到東亞,香港是最大的進口地。其他主要的進口地區包括臺灣、中國大陸和日本。通常盜采的南非鮑魚通過走私進入鄰國,如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再從這些國家出口。盡管在這些國家既沒有鮑魚的商業開采,也沒有鮑魚的合法貿易,但香港的進口資料顯示,其干鮑魚和急凍鮑魚都是從上述3個國家進口而來的。盜采的鮑魚還通過納米比亞進行貿易。這給執法工作帶來了挑戰,因為在納米比亞,南非鮑魚的生產和貿易有其合法的水產養殖業操作程序。盡管南非政府已采取了各種措施解決盜采現象,包括建立環境法庭專門處理與鮑魚相關的犯罪案件,但貿易問題通常需要其他國家的通力合作。將南非鮑魚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物種,是獲得各國政府協助的最有效方式。目前,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與南非有關部門正在緊密合作,確保南非的行政人員和海關官員有充足裝備應付該提案的實施。
南非鮑魚是在南非水域中能夠找到的3種鮑魚物種之一,在世界其他地方還沒有發現過。南非鮑魚的肉價高昂,在一些東亞國家,人們認為它有壯陽的功效。它的殼也被制成煙灰缸、肥皂盒和食品容器出售。在中國的春節期間,即今年2月18日,干南非鮑魚的價格升至每千克1000美元。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分會干事列圖博士表示:“WWF贊成將南非鮑魚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III中,以減少該物種的非法采集。除了需要增強南非鮑魚的可持續性利用外,把因非法開采鮑魚而流失的數以百萬計的資金轉為有價值的國外收益亦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