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市生活的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有益于健康與平靜的休閑嗜好。觀賞魚則迎合了人們的需求,受到不同年齡階層的喜好。據統計,目前世界觀賞魚產業及相關產業年產值可達140億美元,且還有持續擴展之勢。
貿易
目前,全球觀賞魚年貿易批發值已超過10億美元,零售交易每年約15億尾,價值60億美元,整體產業產值達140億美元,其中30種~40種觀賞魚為市場銷售主力。
全球觀賞魚市場約有1600種觀賞魚,淡水魚超過750種。觀賞魚市場可分為4種,最大的為熱帶淡水魚種,占市場的80%~90%,其余部分為熱帶海水及半咸水魚種、冷水性(淡水)魚種、寒帶海水及半咸水魚種,其中90%系養殖,10%系野外采捕。在海水觀賞魚中95%是野外采捕,5%是人工繁殖。隨著新品種海水魚繁殖技術增進,海水魚養殖將持續增長。
一般而言,觀賞魚的價值遠高過于食用魚,是食用魚的100倍左右。而海水觀賞魚的單價又高過于淡水觀賞魚。目前,市場上的淡水觀賞魚主要有鏘魚科、加拉辛科、鯉科、慈鯛科。主要種類有孔雀魚、滿魚、紅劍、摩莉、霓虹燈、神仙魚、金魚、斑馬魚及七彩神仙。孔雀魚及霓虹燈產量占全球觀賞魚市場的25%以上,產值占14%以上。海水觀賞魚主要有小丑魚、光腮雀鯛、塘鱧(雷達)、隆頭魚、海水神仙魚、長吻鉆嘴魚、蝶魚、石狗公、蝦虎魚、炮彈魚及海馬,分雙鋸魚科、蓋刺魚科、刺尾鯛科、隆頭魚科、蝴蝶魚科、魚由科、帶蝦虎魚科、鱗科及海龍科。
供應
全球觀賞魚出口值1991年~1996年,從1.2581億美元增至2.6271億美元。1997年至1998年間,產值下降,1998年僅有1.6239億美元,2001年再度上揚至1.8267億美元,產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1996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所引起的。當時,作為全球最大觀賞魚出口國及亞洲主要貿易中心的新加坡,并未生產觀賞魚,到2001年出口值也只有4158萬美元。但隨后幾年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加坡是以轉出口亞洲各國所采捕或養殖的魚種為主,該國出口觀賞魚至全球60多個國家,包括日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及澳洲等。馬來西亞是第二大出口國,出口值1372萬美元,占全球出口量的7.9%。其他國家的市場占有率分別是印尼7.5%、捷克6.2%、秘魯5.4%、日本4.2%、美國3.9%、菲律賓3.6%、斯里蘭卡3.3%。
亞洲是全球觀賞魚最大的出口地區,占全球出口量的59.1%。其他重要的出口地區如歐洲占20.6%,南美占10%,北美占3.9%。亞洲地區觀賞魚出口國主要有新加坡(占亞洲供應量的38.5%)、馬來西亞(占13.3%)、印尼(占12.7%)、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占10.2%)、日本(占7.1%)、菲律賓(占6.0%)、斯里蘭卡(占5.5%)、泰國(占3.1%)、印度(占1.2%)。
需求
全球觀賞魚進口值自1991年的2.1633億美元增至1994年的3.3762億美元,爾后漸漸下滑至1999年的2.4409億美元。2000年稍微上揚至2.4616億美元,2001年又下滑至2.4461億美元。近些年來,隨著城市需求的增加,觀賞魚需求直線上升,遠遠超過了2000年的需求量。
飼養觀賞魚大多是工業化國家民眾的嗜好。美國、日本及西歐等工業化國家是觀賞魚的主要進口國。2001年全球觀賞魚進口值就達2.4462億美元,美國是最大的進口國,進口值達6177萬美元,占全球進口值的25.3%,其次為日本(11.6%)。其他主要進口國包括德國(8.6%)、英國(8.6%)、法國(8.4%)、新加坡(4.1%)、比利時(3.9%)、意大利(3.7%)、荷蘭(3.3%)、中國大陸/香港(3.1%)及加拿大(2.7%)。新加坡及香港是觀賞魚的主要轉運站。
市場
美國是全球最大觀賞魚市場。約有10%的人飼養觀賞魚,約達1000萬人,其中40%的水族愛好者擁有數個水族箱。主要進口種類是淡水魚種。孔雀魚、霓虹燈占該市場的40%,其余受歡迎的魚種有摩莉、紅劍、七彩神仙、神仙魚、非洲慈鯛、斑馬魚及滿魚。主要供應國是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巴西。飼養觀賞魚近年來極大地吸引了美國的民眾,尤其年輕水族玩家對海水魚更感興趣。
日本是全球觀賞魚第二大市場。由于高樓林立,以致無法飼養貓或狗等寵物,從而為水族產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水族箱已成為日本家庭中的重點擺飾,約有120萬的水族愛好者。受歡迎的魚種有孔雀魚(占該市場28%)、霓虹燈、紅鼻剪刀、紅蓮燈、黑日光燈、四間、三角燈、七彩神仙、神仙魚、暹羅斗魚、銀馬甲、滿魚、紅劍、老鼠魚、食藻魚類、白云及斑馬魚。主要供應國有新加坡、巴西、印尼、馬來西亞、美國及中國大陸(香港)。
西歐是最大的觀賞魚貿易區,觀賞魚產品進口量占全球的40%,淡水魚種占進口總值90%,其余為海水魚、無脊椎動物及活巖石。受歡迎的魚種有霓虹燈、紅蓮燈、孔雀魚、滿魚、紅劍、暹羅斗魚、神仙魚、老鼠魚、三角燈、馬甲及泥鰍。主要供應國有新加坡、捷克、以色列及日本。目前年進口量最多的國家是德國(21.0%),其次為英國(19.6%)、法國(19.1%)、比利時(8.8%)、意大利(8.4%)及荷蘭(7.6%)。
問題
供應問題是觀賞魚產業面臨的最大困境。因季節和氣候等原因,某些魚種無法順利生產,又因缺乏科學系統的管理及檢疫,某些養殖場對觀賞魚產業過度開發,死亡率也隨之上揚,致使種源漸漸衰退。
另外,一些國家的漁民利用氰化物毒魚、炸藥炸魚等毀滅性方式進行的捕魚活動,也是造成觀賞魚供應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據報道,受氰化物毒害的魚在數周內將會死亡,存活下來的魚才能銷售至消費者手中。而炸藥捕魚將炸死大部分居住在礁巖附近的魚,并危害珊瑚礁的生態系統。魚類的高死亡率是近些年來觀賞魚主要供應國最關切的問題。研究報告指出,漁貨由市場至消費者,約75%的魚在產地采集作業中就已死亡,有時死亡率更高達90%。
以環境觀點而論,過漁現象,毀滅性采捕以及高死亡率,是影響觀賞魚產業持續發展的最根本性原因。因過度密集養殖,某些國家已引發如疾病、抗藥性及種源衰退等品質不良的問題出現。因品質不良,導致進口商尋求新供應商。目前,世界主要的觀賞魚供應國都在積極解決產業面臨的問題,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入,但面對于日益發展的觀賞魚市場,誰都不會放棄這一個朝陽產業。
趨勢
長期以來,淡水觀賞魚因花費少,且容易飼養,受到大多數水族愛好者喜愛。但隨著飼養人的增多,個人愛好的不同,近年來海水觀賞水族漸漸搶去了不少人的眼球。
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海水觀賞水族的普及,尤其海水礁巖生態系,其中包括魚、珊瑚礁、貝類、軟體動物及植物。許多專家認為海水礁巖水族將是21世紀觀賞水族的發展趨勢。
目前,家庭水族箱已成為標準化消費產品。就專業水族玩家而言,養觀賞魚已成為潮流,將水族箱融入整體家居設計,并配有過濾系統、照明設備及加溫設備等高科技簡易配備的飼養環境。不僅可以讓人舒解都市生活所造成的壓力,改變生活狀態,還能使人消除緊迫,增加休閑時間。專家預測,觀賞魚這一朝陽產業不久必將成為一項支柱性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