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捕鯨管制公約》于1946年12月2日在華盛頓制訂,并于1948年11月10日生效。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暫停了商業捕鯨活動。然而,日本仍然每年消費近2000噸鯨肉。
而日本水產廳官員對此的解釋是:日本一直在參與搜集有關鯨魚研究的科學數據,而且食鯨肉也是日本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作為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成員,日本也宣布放棄商業捕鯨。但自1987年開始,日本以“科學研究”為名,重新將捕鯨船開向大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捕鯨國之一。動物保護組織譴責日本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實質上從事商業捕鯨的活動。日本政府對此則矢口否認,甚至還要捕殺個頭更大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為瀕危物種的座頭鯨和長須鯨。
日本要求擴大捕鯨配額有兩個“理由”:一是鯨的食量大,一味過度地予以保護,可能會危及其他較小魚類的生存,從而破壞海洋生態平衡;二是鯨類種群數量正在不斷上升。
對此,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總裁弗里德·奧里根說:“整個科學捕鯨事實上是一個騙局,是偽裝的商業捕鯨。他們正在進行的致死性研究事實上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只是創造了一個鯨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