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的降稅情況
(一)肉食品、水產食品
香腸稅率15%,2005年保持該稅率,2007年降至8%,2009年降至5%,2010年實現零關稅。
用其他方法制作或保藏的肉、食用雜碎或動物血。均化食品(供嬰幼兒食用的營養食品)、肝、雞肉食品和豬肉食品稅率均為15%,降稅模式與香腸相同;牛肉罐頭及其他食品稅率12%,2005年降至10%,2007年降至8%,2009年降至5%,2010年實現零關稅;其他肉食稅率15%,降稅模式與香腸相同。
制作或保藏的魚。整條或切塊的魚中,沙丁魚、黍鯡魚、金槍魚、鰹魚稅率為5%,將保持該稅率至2009年實現零關稅,其他整條或切塊的魚稅率為12%,2005年降至10%,2007年降至8%,2009 年降至5%,2010年實現零關稅;除整條或切塊以外的魚,稅率均為12%,降稅模式同上。
制作或保藏的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海蜇稅率15%,2005年保持該稅率, 2007年降至8%,2009年降至5%,2010年實現零關稅;其他產品,包括蟹、蝦等,稅率為5%,將保持該稅率至2009年實現零關稅。
肉、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等的精汁。稅率為23.3%,2005年降至20%,2007年降至12%,2009 年降至5%,2010年實現零關稅。
東盟各國的降稅情況
我國對東盟出口食品的主要目的地國家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分別占我國對東盟食品總出口額的28.6%、20.1%、19.4%、12.9%和11.9%。其中,新加坡進口關稅已經為零,菲律賓尚未實際開始實施協定稅率。
在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三國中,泰國的食品進行的降稅幅度最大,2005年泰國食品的平均實施稅率為28.9%,從量稅部分則平均為每公斤產品22銖,自貿區降稅開始實施之后,從價稅部分降低到22.4%,平均削減了6.5個百分點,至2007年又進一步削減到16.1%,至2010年食品平均稅率削減到6.2%,2012年削減到5.8%;從量稅部分則在2005年削減到16.2銖/公斤的水平,削減了 5.8銖,2007年進一步削減到10.2主/公斤,至2010年削減到0.88銖/公斤的低水平,2012年削減到0.56銖/公斤(由于其中部分食品被泰國列為敏感產品,屆時仍將保持一定的稅率,因此2010 年和2012年的平均稅率并不為零)。馬來西亞和印尼也將有不同程度的關稅削減。食品是貿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食品貿易是國與國之間調解食物供給、分配的主要渠道,除了保證各國之間食物供應的穩定和平衡,還能夠在彼此間互通有無,因此在任何貿易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食品貿易的影子。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最終東盟各國的絕大多數的食品關稅將逐步削減并取消,為我國優勢產品如豬肉罐頭、烘焙花生等進入東盟市場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