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利馬6月11日電 秘魯外交部日前宣布,秘魯政府將在本周向聯合國遞交一份有關秘魯同智利兩國海疆劃分概況圖。智利就此提出抗議,指責秘方歪曲事實,并表示將在秘魯遞交概況圖后向聯合國提出投訴。
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近日表示,由于秘智兩國海疆劃分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秘魯政府決定將此案提交海牙國際法庭裁決。秘魯國防部長阿蘭·瓦格納則聲稱:“如果智利的f-16戰機靠近國境,那么我們的幻影2000戰機也隨時準備升空。”
世界上因為戰爭而形成領土、領海糾紛問題并不在少數,但是像秘魯與智利兩國之間長達100多年的糾紛卻不多見。1883年秘智兩國發生的太平洋戰爭結束后,兩國簽署了《安孔條約》,后來又在1929年簽署了《利馬條約》,解決了兩國的領土劃界問題。但是,這兩個條約都沒有提及兩國領海劃分問題。
兩國領土的劃分是以秘魯的柳塔河大橋和智利的阿里卡鐵路的中間地區向東,以玻利維亞行政首都拉巴斯為基點,劃出一條斜線。然而,也正是這條“斜線”給兩國帶來了日后的領海糾紛。
智利于1947年提出兩國的領海邊界線與赤道平行,向太平洋延伸200海里;而秘魯要求根據兩國陸上邊界線的走向,向太平洋延伸200海里作為領海邊界線。由于兩國的陸上邊界線是條“斜線”,因此,根據兩國海上邊界線劃分主張,就出現了一個約3.5萬平方公里的有爭議海域。
秘魯國會2005年11月通過了一項領海基準線法案,重新確定秘魯200海里領海范圍。2006年初,智利政府宣布糾紛海域為智利所有,并寫入憲法。今年初,秘魯政府再次提出其上述劃分兩國海疆的主張,并對智利的做法提出抗議。
糾紛海域豐富的漁業資源是秘智兩國爭奪該海域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些年,智利對進入糾紛海域的秘魯漁船只是扣押遣返,而現在智利憲法明確規定了糾紛海域為己所有,智利就可以據此出兵“保衛”本國領海。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秘魯的漁船再次進入該海域,有可能引起軍事沖突。因此,解決兩國領海紛爭迫在眉睫。